EUS-FNA诊断准确性提高、操作时间缩短、穿刺次数减少,初步结果为有病理专家现场指导可提高穿刺准确率近10%。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从1998年10月至2006年4月,对190例胰腺占位病灶进行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1) 2006年1月以前未采用床旁染色观察时,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67.6%。2006年1月以后采用病理医师床旁瑞氏-姬姆萨快速染色观察法,EUS-FN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提高到93.1%。 (2) 18例胰腺小占位病灶行EUS-FNA,EUS-FNA诊断准确率是66.7%。(3)胰腺癌患者组中EUS-FAN活检物中的CEA、CA19-9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浓度。无并发症出现。认为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病灶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2. 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EUS-CPN)
该法通过向腹腔神经节注射化学药物而起到阻滞神经、缓解疼痛的作用,是缓解胰腺癌所致腹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79%~88%的患者腹痛得到持久缓解,82%~91%的患者止痛药剂量无增加甚至减少。EUS-CPN结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术能更有效缓解胰腺癌所致腹痛并能维持更长时间。
EUS-CPN主要用于控制胰腺癌引起的疼痛。一项25例胰腺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随访12周88%的患者在EUS-CPN后疼痛缓解,缓解时间持续10周左右。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报道58例经EUS-CPN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疼痛评分在治疗后2周显著降低(p < 0.0001) ,78%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达24周 。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对33例胰腺癌及腹腔转移肿瘤患者采用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注射布比卡因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操作成功,成功率100 %。术后未发生急性胰腺炎、胰漏、出血、穿孔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2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疼痛缓解率100%;术后24h疼痛缓解率98%,术后72h疼痛缓解率90%,术后1w疼痛缓解率88%。按术前有无进行全身化疗分成两组,化疗组术后12h、24h、72h和1w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100%、98%和98%,未化疗组术后12h、24h、72h、1w和1m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98%、95%、90%和70%;统计学分析,术前化疗组术后72h和1w的疼痛缓解率与未化疗组相比有显著意义。
3.EUS引导下胆管和胰管引流
EUS引导下胆、胰管引流最初报道与2001年和2003年,之后,共报道约30例EUS下胆管引流和20例胰管引流。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报道,8例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经食管1例,经胃4例经十二指肠3例包括1例超声内镜穿刺后联合ERCP,5例患者(62.5%)置入金属支架,3例 (37.5 %)置入双猪尾塑料支架(8.5?Fr),操作成功率90%,临床有效率88.9%。 并发症只有1例胆管炎(12.5 %)和轻微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另一项研究报道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引流12例患者,操作成功9例(69%),经胃5例,经乳头联合ERCP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包括术后疼痛(n=4; 28.6%),出血(n=1)和穿孔(n=1),无术后胰腺炎和死亡。
4. EUS引导下注射治疗(EUS-FNI)
EUS-FNI是伴随EUS-FNA发展的EUS新技术,可以向肿瘤部位注射酒精、化疗药物和其他抗肿瘤药物。目前主要用于将药物或免疫制剂通过穿刺针对消化道及其毗邻器官肿瘤进行局部注射。通过EUS将生物学效应调节剂直接注入肿瘤内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疗法。为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项研究报道通过EUS-FNI治疗37例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向肿瘤部位注射TNF和5 FU,4/5的患者获得外科手术类似的治疗效果,3例患者生存超过24个月。另一项研究报道21例患者联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10例患者肿瘤得到控制。 动物研究证实EUS引导下局部注射酒精可以是局部组织坏死,无并发症。
5. EUS引导下放射粒子种植
EUS引导下种植放射性粒子治疗腹部肿瘤有如下优势:①可以避开血管、胰管等重要结构;②粒子空间分布更均匀;③并发症发生率低;④便于一般状况差无法手术患者的治疗。
放射性125I粒子的作用机理:放射性125I粒子在肿瘤组织中高剂量照射足以杀死肿瘤细胞,但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则较小。胰腺癌属低氧性肿瘤,对放射线有较强的抵抗性。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乏氧细胞放射护抗性降低,同时在持续低剂量照射条件下乏氧细胞再氧合,另外 I粒子有效半径为1.7 cm,半衰期较长,植入多枚粒子,释放的γ射线能有效覆盖肿瘤以及亚肿瘤区域,能持续对肿瘤起放疗作用。这些特点致使肿瘤细胞因辐射效应遭到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由于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是按照与放射源距离平方反比的方式下降,邻近的周围组织,如肠道、肠系膜动、静脉等受到的影响较小,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与经典的外科手术种植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相比,EUS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种植更加安全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金震东等报道了EUS引导下碘125粒子种植治疗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共22例患者,每个患者平均种植10个粒子,最多30个粒子,10例(45.5 %)患者肿瘤得到控制,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
此外,EUS引导下化疗粒子植入术、EUS引导下射频治疗、EUS引导下光动力学治疗、EUS引导下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腹腔神经节等方法也巳相继开展。
6. EUS引导下微创手术
随着EUS技术的发展,很多手术逐步向EUS引导下微创方向发展。Tessier等首先报道EUS引导胰管胃吻合术(EPG) 和EUS引导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PB),29例患者行EPG,3例失败,7例患者行EPB,全部成功。目前,EUS下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操作细节和相关的附件还大部分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但是开创了内镜胃肠手术的新领域。
六、EUS诊断新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DIP)技术是一项藉图像处理技术从数字图像提取有意义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很多生物医学图像领域已经广泛的运用DIP技术来区分不同的病理性损害,研究组织结构与功能。将DIP技术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中,通过提取EUS图像的纹理特征,创建客观、量化诊断指标,以正确描述胰腺疾病的EUS图像。
125
长海医院选择了2005年至2007年间行胰腺EUS检查的216名患者。其中胰腺癌153例,非胰腺癌患者(包括正常胰腺与慢性胰腺炎)63例,所有胰腺癌病例均经EUS-FNA细胞学检查确诊。选择EUS图像并提取纹理特征。根据最优特征组合,通过支撑向量机将病例进行自动分类为胰腺癌和非胰腺癌病例,并计算该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根据EUS图像共提取9大类,69个特征用于模式分类特征,其中类间距最大的25个特征被选取作为初始特征。将现有216例病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108例(癌症76例,非癌症32例)、测试集108例(癌症77例,非癌症31例),用训练集训练分类器,测试集进行测试。共进行50次随机实验,最终得出胰腺癌分类的准确性为(97.98±1.237)%,敏感性为(94.32±0.0354)%,特异性为(99.45±0.0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