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审计概述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含义与分类 第三节 鉴证业务的含义及类别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注册会计师的起源
萌芽——诞生与确认——职业形成 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出现
英国工业革命后——股份公司出现。出现了第一份“会计师查账报告”,英国公司法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
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
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 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等。
审计起因:
1720年9月,南海公司宣布破产倒闭;
债权人和股东要求议会调查真相;
议会组织了一个13人的“特别委员会” 并聘请了 精通会计实务的 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账目进行查 询和审核。
审计目的,内容,方法,报告使用人
审计模式的演进
账项导向审计阶段 内控导向审计阶段 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账项导向审计:编制审计计划—详细审查会计账目—出具审计报告(详细,没有重点。适用规模小、账务处理简单的单位)
内控导向审计:编制审计计划—评审内部控制制度—抽查会计账目—出具审计报告(确定重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分析和评估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评审内部控制制度—抽查会计账目—出具审计报告(降低发现,保证质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
1918年,北洋政府,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 《会计师暂行章程》
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
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88年11月15日,财政部的领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宣告成立
1993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第二节 审计的含义与分类
美国会计学会:“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
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3.审计的保证程度是合理保证 4.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5.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
注会考试教材《审计》:
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审计种类
(一)按照审计主体分类
1.政府审计。也称国家审计,它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
2.内部审计。它是由单位、部门内部专设的机构对本单位、本部门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审计。
3.民间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它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其主要职能是“鉴证”。 (二)按照审计内容和目标分类 1.财务报表审计 2.经营审计 3.合规性审计
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区别: 1.目标和对象不同
政府审计: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或者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真实、合法和具有效益 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定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否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标准不同
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 民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3.经费收入不同
政府行为,政府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市场行为,是有偿服务,费用由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独立性不能受到干扰 4.取证权限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