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四 (课外阅读)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 的 故 事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à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huàn然一新。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孤独的风、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号。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迎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暴zào( ) huàn ( )然一新
2. 本文讲述了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衔接自然。 4. 春夏秋冬的风各有什么特点?根据选文用四字词语回答。 (1)春风: (2)夏风: (3)秋风: (4)冬风:
5. 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是什么态度? (1)对待春风: (2)对待夏风: (3)对待秋风: (4)对待冬风:
6. 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鸣 惊 人
楚庄王登位执政已经三年了,然而三年之中,他没有颁布一项命令,没有管理一件政事。//
有一天,右司马在宫中侍坐,对庄王隐喻道:“大王啊,有一只鸟停息在南方山上,时过三年,( )不展翅飞翔,( )不引吭高鸣。请问,这是什么缘故?”
庄王笑笑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丰满;不飞不鸣,是细心观察民情事理。这样的鸟( )不飞,一飞必定冲云天;( )不鸣,一鸣就要让人吃惊!你放心吧,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
半年以后,楚庄王就开始亲自治理国家政事:废止了十项陈章,兴立了九件新政,诛杀了五个不法大臣,起用了六位贤德隐士。从此,楚国大治。// 1. 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陈章:①安放;摆放。②叙说。③时间久的;旧的。④姓。在这里应选 ( ) . (2)大治:①治理。②旧称地方政府。③指安定或太平。④惩办。在这里应选 ( ) .2.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 文中右司马对楚庄王的隐喻,你读懂了吗?请你想一想,写一写。
(1)“时过三年”隐喻
(2)“不展翅飞翔”“不引吭高鸣”分别隐喻
4. 文章的段落已用“//”分为三层,请概括第三层的意思。
5. 用“——”画出文中点题的句子。你能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写出一个熟语吗?
6.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庄王治国的经验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
①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
③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儿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交流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④蜜蜂要酿成1千克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5千米,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飞上45万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1.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蜜蜂。
2. 选文分别从、 、 和、 这几方面介绍了蜜蜂的特点。 3. 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儿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菜畦(qí wā) 摇曳(yì yè) 深邃 (suì suí) 衍(yín yǎn)生 ....
2.“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 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 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填入画“”句中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4.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5.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