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和中和热
第二章 碱金属
第一课时 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第四章 卤素
第一课时 氯气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卤族元素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四课时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第五课时 晶体的类型和性质
第六章 氧族元素 硫酸工业
第一课时 氧族元素 第二课时 硫 硫酸 第三课时 接触法制硫酸 第四课时 环境保护 绿色化学
第七章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 碳族元素 第二课时 硅 二氧化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八章 氮族元素
第一课时 氮与磷 第二课时 氨 铵盐 第三课时 硝酸
第九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课时 合成氨工业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 1 页 共 69 页
第十章 电离平衡
第一课时 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三课时 盐类的水解 第四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一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课时 金属的概述 第二课时 镁 铝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 第四课时 金属的冶炼
第十二章 烃
第一课时 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 第二课时 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 第三课时 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课时 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
第十三 章 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第十四 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课时 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 第二课时 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 第三课时 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 (2) 第四课时 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 第五课时 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 第六课时 有机化学实验探究
第十五章 糖类 蛋白质
第一课时 糖类 第二课时 油脂 第三课时 蛋白质
第十六章 合成材料
第一课时 有机反应规律 第二课时 有机合成方法
第十七章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课时 物质的检验
第 2 页 共 69 页
第 一 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讲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考纲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化学反应的分类: 2.氧化还原反应: 。 (1)氧化剂:(2)还原剂 (3)被氧化:(4)被还原 (5)氧化产物:(6)还原产物 3.规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 被还原)→还(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升(价 )→氧( , 被 )→氧( ) 二、自我训练:
1.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 (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2) 是氧化产物, 发生氧化反应。(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 (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 Fe3C + HNO3= Fe(NO3)3+ CO2+ NO2+ H2O (2)P4+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
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氧化剂分别氧化了 mol的还原剂。 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 (2)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 (4)根据反应条件比较: (5)根据具体反应判断: 【例题解析】
[例1]已知Br2 +2Fe2+=2Fe3++2Br-、2Fe3++2I- =2Fe2++I2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 在化学反应a Zn +b HNO3(稀)= c Zn(NO3)2 +d NO↑+ e H2O 中,若e的值为4,则d的值 A、1 B、2 C、3 D、4 解题思路: 易错点:
第二讲 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3.学会分析离子共存的先决条件。
第 3 页 共 69 页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电解质: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 2.非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 3.强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 4.弱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 5.离子反应:(1)概念: (2)本质: 。 6.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2.“改”: 3.“删”: 4.“查”: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Ca(OH)2 : Na2CO3: H3PO4: NH3·H2O: Fe(OH)3 : Al(OH)3 : NaHSO4 : NaHSO3 :熔融NaHSO4 :熔融Na2O: 四、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碳酸钙溶解于醋酸:碳酸氢钠与石灰水:碳酸氢钙与烧碱溶液: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钙与氟化银溶液:溴化亚铁溶液中通氯气:硫化钠溶液中通硫化氢:乙醛与银氨溶液: 2、 苯酚钠溶液中通CO2 : 。 【例题解析】
[例1] 1、向FeBr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Fe2++4Br-+3Cl2=2Fe3++6Cl-+2Br2 B、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2Fe2++Cl2=2Fe3++2Cl-
C、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4Br-+3Cl2=2Fe3++6Cl-+2Br2 D、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2Br-+2Cl2=2Fe3++4Cl-+Br2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 + 2CH3COONH4 = (NH4)2SO4 + (CH3COO)2Pb。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时,有黑色沉淀硫化铅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2Pb + H2S = PbS↓+ 2CH3COOH B、Pb2+ + 2CH3COO- + H2S = PbS↓+ 2CH3COOH C、Pb2+ + H2S = PbS↓+ 2H+
D、Pb2+ + 2CH3COO- + 2H+ + S2- = PbS↓+ 2CH3COOH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三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1)概念: (2)符号: (3)单位: 。(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 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 反应,此时的ΔH 0。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则: 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 2.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2)含义:(3)书写规则:①②③④(4)注意点: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 ;②化学计量数代表 ,因而可为分数;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 ;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 ,在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之间用 号隔开。 3.燃烧热:(1)概念:(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 、②可燃物的量 、③完全燃烧的含义 、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 4.中和热:(1)概念:(2)注意点:①反应条件、②生成水的量、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1)概念: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
第 4 页 共 69 页
方程式: 。
(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
式: 。 【例题解析】
[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
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则Q1与Q2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
(2)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Q3kJ/mol,则Q3与Q1或Q2关系为___ __。 (3)已知:Q1= 484,Q2= 572,则蒸发2mol水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 已知:(1)C(s) + O2(g) = CO2(g) ;ΔH=-394 kJ/mol。
(2)2CO(g) + O2(g) = 2CO2(g) ;ΔH=- 566kJ/mol。则反应:2C(s) + O2(g) = 2CO(g) 的反应热是多少?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二章 碱金属
第四讲 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 钠的性质及用途。2. Na2O 和 Na2O2的性质及用途。3. Na2CO3 、NaHCO3 、NaOH的性质及用途。
4. Na2O2 与 H2O、CO2 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和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 【自学反馈】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质地 、 光泽,密度比水 ,能 于水,熔点低。是 的良导体。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在下面括号中填写化学式)
银白色金属钠 → 表面变暗 → 出现白色固体 → 表面变成溶液→白色块状物质 → 白色粉末状物质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Na + H2O 解释实验现象; 浮熔游红② Na + H2O + FeCl3 ③ Na + HCl④ C2H5OH + Na三、 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
1.CO2 + 2 NaOH 2. CO2 + NaOH 3.CO2 + Na2CO3 + H2O 4.由CO2 和 NaOH如何制取Na2CO3? 四、Na2CO3与盐酸的反应 (不用其它试剂鉴别Na2CO3与盐酸的方法) 1.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2.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少量的盐酸 五.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完成化学方程式)
1.Na2O2与SO2反应2.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3.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混浊4.Na2O2投入Na2SO3溶液中,可将SO3 2- 氧化成SO42- 5. Na2O2 投入品红溶液中,因其有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六..钠的冶炼化学方程式;
七. 钠的存放和取用 。 【例题解析】
[例1]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 + 6Na = 4Na20 + N2↑。试说明为什么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Na2O的原因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2.38克CO2和H2O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18.58克Na2O2固体后,充分反应,得到20克固体,求混合气体中CO2和H2O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第五讲 碱金属元素
【考纲要求】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及递变性。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3.焰色反应。 【自学反馈】
一、金属元素的相似性
1. 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个,原子半径为同周期元素中最 的,化合价均为 价。
2.物理性质: 碱金属除铯略带 外,都是 色。质 ,密度 ,熔沸点 ,是 的良导体。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ROH)均为 碱。 二、金属元素的差异性和递变性
1. 碱金属从上到下半径逐渐 。熔沸点逐渐 ,密度逐渐 。
第 5 页 共 6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