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中的房地产代理
原创苏兮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房地产代理衰落的势头,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显现了。虽然转型的呼声和尝试从来都没停止,真正能力挽狂澜的动作却始终没有出现。这两年,代理市场不断萎缩,佣金点数持续下滑,上市公司股价更是从2018年的“杀业绩”,到2019年的“杀逻辑”,一路下行,深不见底!
代理行业真的没有未来了吗?明源君不这么认为。
但是未来的房地产代理肯定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物种了。代理将从房企的军师、行业的黄埔军校,逐渐边缘化,员工门槛继续降低,最终很可能会变为一个纯粹的外包工具。 下面详细来说。
杀死代理行的4把刀
之前明源君说过,代理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是两大块,一个是智力输出,一个是人力输出。
第一个,智力输出,就是提供地产开发和营销相关的专业知识。早年大量的房企开发经验不足,从前期拿地的可行性分析、产品定位、物业发展建议,到后
期销售阶段的营销推广和推售、定价,都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储备的外界力量介入。
开发商的营销团队,几年操一个盘。代理公司的营销人,一年操几个盘,各种业态、各个开发阶段的项目。代理公司干一年的操盘经验,抵得上开发商干三年。而且代理公司同时操盘项目多,对市场的敏感度高,是开发商判断市场重要的信息来源。
第二个,人力输出,就是提供销售团队。项目的开发有一个周期,进入销售期,房企要临时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销售队伍是很难的,而要自己养起来一批随时上阵的销售队伍也不现实,因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售项目一旦衔接不上,销售员肯定留不住。代理公司整盘操作,大量人力在多个项目灵活调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人力成本。
简单来说,代理提供的是“市场感知力”、“专业性”和“低人力成本”。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价值都在快速消失。
一、渠道分销挤压,代理规模仅占渠道1/4
过去项目营销模式是,推广、广告负责提升客户量,也就是给项目引流;案场销售负责转化率,也就是实现成交,项目销售的主导权都在内场。但是,前几年开始,房地产走出黄金时代,客源越来越稀缺。销售代理的客源组织能力,
满足不了开发商的需求,渠道和分销开始大行其道,一二手联动,线上引流线下的成交模式简单直接,成交能力从“内场”向“外场”转移。
成交价值重心从内场向外场倾斜,开发商有限的营销费用,被渠道分去大半,代理的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
根据世联行发布的报告,在15万亿新房成交额中,渠道占1/3,按3%-4%佣金计算,市场容量1500亿元-2000亿元。剩下的市场份额中,自售与代理的比例为6:4,代理佣金仅约0.7%-0.8%,市场容量约400亿元-500亿元,规模被挤压至仅占渠道容量的1/4。
二、代理智力输出价值变弱
除了销售能力减弱,代理的策划能力,也受到极大的挑战。 1、品牌开发商管理输出,降维打击代理
都说房地产代理要有甲方思维,但是最具有甲方思维的代理,也拼不过甲方亲自下场。
这两年房企合作开发和收并购的热度不断升级,一些操盘能力强的标杆房企,也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自主开发,向管理/专业输出的方向发展。中小开发商提供土地,品牌房企来操盘的模式,一方面将标杆房企的专业和品牌优势放大,一方面也可以大幅提升中小开发商的开发速度。模式其实就类似代理,而且相较纯粹的代理公司,品牌房企操盘能力更全面。
例如,融创这两年通过收购或是合作开发,在产品设计或销售阶段介入,大量中小开发商的项目开盘就“秒光”。由于拥有先进的观念、成熟的开发操盘经验,开发商的管理输出更能得到中小开发商信任。不管是前策顾问还是销售代理,开发商的管理输出,都实现了对代理行业的降维打击。
2、代理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业务骨干快速流失
从代理公司团队结构来看,高层作为利益分配的大头,底层作为新人羽翼未丰,往往稳定性比较强。而中层管理,也就是团队的智囊核心成员,则流失严重,大量跳槽到甲方。留在项目上大量从业不足三年的年轻人操盘,反倒是甲方公司的营销负责人,都是资深代理出身,这种甲乙方经验和能力倒置的情况,代理公司越来越难满足房企的需求。
同时,代理行业的进入门槛还在不断降低。根据知名上市代理公司的年报,对比2018和2019年公司员工结构,总人数都是约2.5万人,但博士、硕士、本科等高学历人才占比的降幅十分明显,高中以下学历则在增长。当房企、链家等公司不断进行人才升级时,作为行业智囊的代理行,人员素质却在持续滑坡。
三、强周期下,代理成本优势变弱,业绩萎缩至原来的1/10
过去房地产行业周期性非常强,而销售佣金是直接和销售金额挂钩的。随着房价大涨,销售佣金的支出开始快速超过自建团队的人力成本。
以深圳为例,开发商自己的销售员提成点数在1.2-2‰,甚至更少,而代理公司的提成点数6-8‰,以一个项目一年20亿的销售额来计算,代理公司销售佣金需要1200-1600万,自销销售团队佣金约240-400万,以20个人的团队成本来看,人力成本大约为12万×20=240万,一共也才480-680万。以前卖10个亿,二者差别并不大,现在卖20个亿,代理的成本优势就消失了。
而且,行业繁荣期的超额利润,也吸引了更多代理商入场,开发商也开始自建销售团队,趁机压低佣金、引入联合代理PK制。根据某龙头代理行的年报,其销售业务的平均佣金已经从几年前平均2.5%降到2019年的0.8%,2019年股东净利润也同比下降了89.85%,仅达到2018年的十分之一。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代理的成本优势和专业价值逐渐失去竞争力,销售代理这种商业模式现在还能不能成立,也开始受到资本的质疑。
房地产代理的未来大概率会出现三种结局
其实,代理公司的危机不是这两年才出现,头部代理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救亡行动。有的代理公司,开始做一二级市场联动,甚至尝试自建门店组织客源。还有的代理公司搭建线上卖房、直播卖房平台,拓展线上获客能力。
但是,作为服务型公司,到底有没有前景,关键要看能向房企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