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南昌市湾里一中 黄莉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册别: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选文,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 2、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目的、重要性、内容。 掌握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掌握孔子的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难点: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思路:此文选自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所选的“语录”共有11则,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疏通了字面意思,可把全文切分成四块来讲。学生根据提示,能很快地理顺本篇章的内容。利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层层深入,讨论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探究,自主合作。 第一课时
一、 导入:上课之前,让同学解释成语“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孔子不但好学,对“学”也很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例如什么才叫好学?到底要学那些东西?学习又要注意些什么?现在就来看课文《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 二、 朗读。初读课文,捋顺文章主要内容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1则,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疏通了字面意思,可把全文切分成四块: 谁好学,好学的标准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
学生根据提示,看看这四块分别包括那几则。 谁好学,好学的标准(1、2、3、8)(7) 学习的重要性(4)
学习的内容(5、6、11、10) 学习的目标(9、11) 三、朗读。精读课文。 一)谁好学,好学的标准 第一则
1、提问:成为大师的孔子,将人分为四等,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学与不学
2、提问:对第四等“困而不学”的人,孔子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篇章里有过评论,孔子怎么说这种人的?
提示:“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遇到问题不开动脑筋,不想办法,是连孔子也拿他们没有办法的的人。这种人“斯为下矣”。 第二则、第三则
1、提问:你认为世上有“生而知之者”吗?为什么?(学生发言) 2、孔子把自己归为第几类?(学而知之者次也)
3、谁能举例说明孔子的“好学、敏以求之”“不如丘之好学”? 提示:韦编三绝 学无常师 多能鄙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十五志于学 学而不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八则
提问:孔子对自己的好学程度是相当自信的,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他说很多人都不如他好学。而“好学”这个词,除了用来表扬他自己外,他只给过一个学生,谁? 提示:颜回 第七则
1、 提问:孔子认为颜回好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阅读、翻译第七则
2、 颜回满足孔子订立的这个好学的标准吗?
提示:《当仁不让于师》篇第9则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学习的目的 (第九则、十一则)
1、孔子生活的年代,没有高考,也没有科举。那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提示:为人为己。
2、如何理解“为人”“为己”(学生讨论)。
提示:在提高自己,增加学识、道德修养的同时,也利于别人,服务社会。
3、 让学生在本篇章中找学习为己的例证。
提示:第11则 学《诗》以言,学《礼》以立。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人,学会立身处世。 四、背诵第1、2、3、7、8、9、11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