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相得益彰的时尚雕塑,一幢特色鲜明、风格别具的校园建筑物,一块温馨典雅、优雅别致的校内绿地景观,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点校园的作用,而且可以以其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作用。
2 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精神的优良传统、校风校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建设与应用,在掌握传统优良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一旦形成,无形中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并通过各种文化形式来引导、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从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构建、传播和发展,充满着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能不断激励学生探索奥秘、追求真知的自觉性,增强学生解惑答疑的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3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校园制度文化是指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是一所学校渗透在办学体系架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独特风格,也是在不断生成和认真执行各级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制度文化建设,集中精力全力做好各种制度的不断生成与逐步完善,同时,要切实公平、公正、公开与规范、高效地执行制度文化,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应体现出刚性约束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倡树高雅校园文化,才能促成优良学风,才能确保学校在文化引领下走上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引领与促进作用,更好地促进校园优良学风的塑造和形成,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