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
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
文综-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些举措 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 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25.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强化中正官的道德意识 B.方便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 C.安抚了世族的不满情绪 D.消除了士族对吏治的影响
26.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这些思想主张 A.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 B.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 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 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
27.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纪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他在位五千多天,仅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三十多件。雍正帝的做法
- 1 -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是勤政爱民的表现
28.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以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创刊于香港为开端,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这一现象 A.表明政论性的报刊已成为主流 B.体现清政府对报刊管理不力 C.反映近代化努力推动思想剧变 D.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
29.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加强对史料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和保护五四运动史料迫在眉睫。这可以说明
A.研究五四运动收集官方文件为当务之急 B.应把第一手史料的整理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C.史料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D.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大有可能
30.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
A.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 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 D.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31.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这说明我国
A.形成了较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 B.开始将科技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C.侧重于国防科技为中心的战略 D.应对中苏关系中断造成的形势
32.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之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不过,这样的设想却“十分脆弱”。“脆弱”的原因是
A.忽视其他阶层的存在 B.过度强调公民人性的优点 C.忽略各阶层政治素养 D.认为公职人员有绝对权力
33.有学者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说:希腊学术复兴的主要收获是,思维方法从迷信
- 2 -
教条变为按照逻辑进行独立思考;民族文字诞生的主要收获是以活的白话文代替死的拉丁文;民族文学勃兴的主要收获是文学摆脱教会和教条的束缚。这位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是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B.天主教的影响力逐步消失 C.主要影响的群体是知识分子 D.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34.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实验以失败告终,欧文也因此破产,但却反映了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已发展到顶峰。“发展到顶峰”表现在
A.空想思想家对构建理想社会进行尝试 B.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设计未来理想社会
C.主张保留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D.坚持主张以异端的形式改造当前社会
35.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这表明2008年以来经济全球化
A.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抵制 B.获益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 C.由快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 D.促进了各国新经济的崛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1933年7月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超过3500万盎司,中国则承诺不出售1934~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1934年6月,在美国国会内部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1934年8月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
——摘编自卢宁编译《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实施法币布告》,国家四大银行取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