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正常分娩初产妇的临床价值
杨增琳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州)
【摘 要】摘要:目的:了解初产妇接受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其正常分娩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正常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于2013年-2015年间分娩妊娠,根据接受接生技术以每组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会阴保护接生技术)和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比2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方式为顺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组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如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事件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保障足月分娩组产妇会阴完整性,不会提升新生儿不良结局概率,对产妇和新生儿均有突出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年(卷),期】2016(000)013 【总页数】2
【关键词】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初产妇;应用价值
0 引言
会阴裂伤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医院产科质量,随着人们对保健意识的重视还有生活水平提高,产科质量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对会阴裂伤产妇主要采取会阴侧切术治疗,但术后产妇有明显疼痛感且对性功能有消极影响,通过有效方法降低会阴裂伤是当前产科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
景下无保护会员接生干预理念产生并逐渐在临床展开。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始对初产妇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相关对象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处理,其中用均数正负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用n (%)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如P数值在0.05以下表示存在统计学价值。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正常妊娠的初产妇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在21-32岁间,平均年龄为(26.2±1.5)岁;孕周在38-43周间,其平均孕周为(39.4±1.2)周;胎儿体重在2500-4100g间,其平均体重为(3450±435)g。所有纳入对象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经评估与阴道试产条件相符合。根据接受接生技术以每组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会阴保护接生技术)和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本次纳入研究对象各项基线资料如年龄、孕周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显示各组对象资料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会阴接生技术,观察组产妇则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具体内容如下:接生前准确了解产妇宫缩强度、胎儿大小、胎心情况等数据,分娩前指导产妇如何准确掌握用力时机还有力度,在此过程如何用呼吸配合。胎头披露(2×3)厘米生做好无菌接生准备。如胎头拨露和会阴联合紧张时,指导产妇合适的用力方式,如胎头着冠、会阴联合紧张时可用左手对胎头的娩
出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但不改变胎头娩出方向、角度。注重和产妇的有效沟通,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并取得其积极配合,在双顶径娩出胎头时要嘱咐产妇用力均匀,在宫缩间歇期将胎头缓慢滑出,不宜协助胎头仰伸,动作操作轻柔,在完全娩出胎头后等待下一次宫缩,左手清理胎儿口鼻黏液,在宫缩时指导产妇通过均匀用力将前肩娩出,双手托住胎头,轻轻上抬并缓慢将后肩娩出,顺势娩出胎儿[1]。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方式为顺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组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2组产妇如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事件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3。
3 讨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持产妇会阴完整性,避免因为接受会阴切开术后导致的盆底肌弹性下降情况,同时也保护产妇以后性生活和谐以及会阴健康[2]。以往采取会阴切开术主要是为缩短分娩时间以及避免会阴撕裂事件发生概率,但近年来随着会阴侧切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已经有成为临床分娩常规操作的趋势,因此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来减少不必要的会阴侧切术有重要意义[3]。
本次探究中主要对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近年来采取两种不同接生技术产妇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