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黄山楹联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9:01: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寄张学士洎伍乔

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

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

【送李亿东归】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西递村目前完整保存的224幢明清民居中古楹联不下百幅,多以竹木为面,精雕细刻,镏金绘彩,垂挂于厅堂、书房,其字体有: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以楷、行多见,如民宅《瑞玉庭》的厅堂木柱上悬挂着三幅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为主要内容的木制楹联。

一是教诲儿孙的传家之道:“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二是训戒儿孙的修身之道:“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三是传授儿孙的经商之道:“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徽州楹联:徽风古韵联中“藏”

淡泊明志; 清白传家。——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友天下士; 读古人书。——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梯山航海; 裕厥嘉猷。——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联意说:欲发家致富,就要不辞辛苦,翻山越海,外出经商。精明的西递人,把内心对航船的崇拜,巧妙地融入村落的整体布局中,使之与所处的地形、地貌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以此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应如何在充满竞争的学海、宦海和商海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苍天不负苦心人,西递村真大吉在发,胡氏宗族曾经鼎盛数百年。

传家礼教敦三物; 华国文章本六经。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知足常乐不极乐; 但于得時思失時。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淡饭粗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这一副副对联,体现出徽商当时对人生的体味,及对后代的劝谕、告诫。西递的古民居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仔细看后,令人思绪万千。

得山水情,其人多寿; 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地做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任何一个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楹联作为古文化的积 ,在西递村,楹联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更重要是揭示了徽派文化的真谛。如果说,西递的建筑和雕刻是一个个美妙凝固的音符,那么,这里的楹联则是丰富而又蕴涵哲理的歌词。弹奏演唱者就是世世代代的西递人。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休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西递村敬爱堂楹联】

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 ——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

珍护民族传统; 发扬进步精神。 ——胡绳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儒雅修身为本; 世人厚德传家。 ——佚名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佚名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佚名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此联惇仁堂亦有采用。

【西递村履福堂楹联】

孝悌传家根本; 诗书经世文章。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在徽州人眼中,“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循环方是经世不败之道,光读书不经商太穷,光经商不读书入仕又没有权势。这和上面的桃李园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书作官,一个经商发财,两全其美。

忍片刻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大夫第”亦有此联。

欲高门第须为善; 要好儿孙必读书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里存一点,子种孙耕。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这副对联大概是功成业就人家的自勉。一般当了官,有了钱的人家,很容易扬跋扈,财大气粗。古代官僚、豪绅有之,当今社会也有这种现象,这是有阶级社会的一种通病。共结果是“一害人民,二害自己”。试看有多少“一阔脸就变”的势利小人,其结果都落得个“忽喇喇将大厦倾”的不得善终的下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要加强党性教育和自我修养,防止私欲恶性膨胀。所以党中央一再号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清政廉政,联系群众。而在古代社会,便以儒家的正统思想来进行说教和约束。西递村出过不少大官和商人,如声名显赫的剌史公胡文光,江南六大豪富之一的胡贯三,如不加

检点,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副对联虽然有不少世俗之气,倒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凡事都要谦让,生活的天地才会宽阔。不能把事做绝,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子孙才不会吃苦头。妙就妙在这副对联一看就知道出自商人的手笔,而且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商人,小心翼翼,谦卑随和。对于古人,我们何必又那么去苛求呢?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比较起来,这副对联便好象是出自一个老夫子或是学究的口了。徽州人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无论经商,做官,都需要有知识,把读书列为“第一等好

事”,实在不为过份。而行好积善,便是徽州人的处世之道。拿现在的说法,同“品德好”有点意同。德育与智育的教育,放在“几百年”的头等大事,当使每一个西递村人家深思!

搜索更多关于: 黄山楹联 的文档
黄山楹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q4l821xq86i8ss1cmwq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