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
1、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是作于()A、清代B、宋代C、隋唐D、明代
2、下面哪位维新志士,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并称“戊戌六君子”?()A、梁启超B、谭嗣同C、徐致靖D、康有为
3、龚自珍《咏史》“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中,“团扇才人”是指()A、名妓B、高官C、文人D、盐商
4、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A、《蕙风词话》B、《人间词话》C、《白雨斋词话》D、《观堂林集》5、“诗仙”、“诗圣”分别是指?()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白、柳永D、白居易、李白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是哪位诗人写的?()A、李白B、苏轼C、高适D、陆游
7、被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人是指?()A、唐太宗
B、唐玄宗C、唐高祖D、汉武帝
8、儒家着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对物质生活的耽溺,下列《论语》引文中,并非陈述此种意旨的一项是:()A、君子忧道不忧贫
B、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C、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官修史书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通史,它是()A、《汉书》B、《史记》C、《三国志》D、《左传》10、“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育小孩子要从小好好学习,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孝经》11、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
12、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A、春联B、年画C、日历D、窗花
13、《资治通鉴》是什么体例的史书?()A、新代体B、编年体C、纪传体D、其他
1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
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15、“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A、儒家B、道家C、法家D、佛家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A、诸葛亮B、孔子C、欧阳修D、孟子
17、“出水芙蓉”的本义是指什么?()A、雨后的荷花B、雨中的荷花C、盛开的荷花D、初放的荷花
18、杜牧的七绝佳作甚多,如()A、《赤壁》B、《望山门北》C、《夜雨寄北》D、《出塞》
19、我国古代园林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A、颐和园B、圆明园C、大观园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A、《论语》B、《庄子》C、《礼记》
21、唐宋之际,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在两眉之间点一朵(),是最为时尚的装扮,相传此妆始于寿阳公主。A、桃花B、梨花C、荷花D、梅花
22、“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
23、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伍子胥B、范蠡C、屈原D、范仲淹
24、“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作者是()。A、苏轼B、黄庭坚C、高适D、陈毅
25、下列哪一个人物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A、赵飞燕B、王昭君C、貂蝉D、杨玉环
26、主张“人性本善”的是孟子,那么,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谁()。A、老子B、孔子C、孙子D、荀子
27、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A、孟郊B、孟浩然C、孟光D、孟云卿
28、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宫殿的台阶B、天的别称C、玉玺
D、宫殿的墙壁
29、《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琵琶记》
30、能够体现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的是()A、吾斯之未能信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1、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32、劳师远征自古就是兵家之大忌,春秋时期的()就说过“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A、孙子B、烛之武C、蹇叔D、子产
33、乐府作为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其废止是在()时期。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哀帝
34、朱熹的学派被称为考亭学派,其学被称为()A、洛学B、关学C、象数学D、闽学
35、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并列为“显学”的学派是:()A、法家B、道家C、墨家
36、“茅盾”是一位作家的笔名,这位作家的原名是()。A、朱自清B、沈雁冰C、茅以升D、周树人
37、做毛笔的笔尖一般用的是什么材料?()A、狼毛B、老鼠毛C、猪毛
D、黄鼠狼毛
3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中的“苟”是什么意思?()A、苟且B、如果C、苟活
39、与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照汗青”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彪炳史册B、千古流芳C、揆诸史乘D、名垂青史
40、“固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出自《礼记》中的()A、《学记》B、《儒行》C、《明堂位》D、《礼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