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测试题五
背景资料:农机设备采购谈判
甲方:A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买方) 乙方:B农机设备制造公司(卖方)
A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到B农机设备制造公司进行购买大型水稻收割机采购业务谈判,本次计划采购量在10一15台。希望通过批量采购在总价上获得优惠,并且在售后的设备维护和维修上有保证,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农业股份有限
优势:公司规模正在日益扩大,对于各类农机设备的需要量比较大。 双方就价格和买卖情况进行谈判
卖方首先报价最优目标:,5万人民币,可接受目标:300最低目标:一台。这一报价离实际卖价偏高许多。B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以前的确卖过这个价格。如果A方不了解谈判当时的市场行情,就会以此作为谈判的基础,那么,B方就可能获得厚利;如果A方不能接受,B方也能自圆其说,有台阶可下,可谓进可攻,退可守。由于A方事前已摸清了市场行情的变化,深知B方是在放“试探气球”。于是A方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报价不能作为谈判的基础。B方对A方如此果断地拒绝了这个报价而感到震惊。他们分析,A方可能对市场行情的变化有所了解,因而已方的高目标恐难实现。于是A方便转移话题,介绍起产品的特点及其优良的质量,以求采取迂回前进的方法来支持已方的报价。
因为,谈判之前,A方不仅摸清了市场行情,而且研究了B方产品的性能、质量、特点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有关情况。于是A方不动声色地说:“贵公司了解国内生产此种产品的公司有几家?贵公司的产品优于C公司、D公司的依据是什么?”。
A方话未完,B方就领会了其中含意,顿时陷于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的境地。但他们毕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其主谈人为避免难堪的局面借故离席,副主谈也装作找材料,埋头不语。过了一会儿,B方主谈神色自若地回到桌前,因为他已利用离席的这段时间,想好了应付这一局面的对策,找到了退路。
A方主谈人自然深谙谈判场上的这一手段,便采取了化解僵局的“给台阶”
方法,主动提出“休会”,给双方以让步的余地。A方深知此轮谈判不会再有什么结果了,如果追紧了,就可能导致谈判的失败。而这是A\\B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之后,B方再次报价,说他们已经请示了总经理,核实了一下成本,同意削价1000人民币。同时,他们夸张地表示,这个削价的幅度是不小的,要A方“还盘”。A方认为B方削价的幅度虽不小,但离A方的要价仍有较大距离,马上还盘还很困难。因为“还盘”就是向对方表明已方可以接受对方的报价。在弄不清对方的报价离实际卖价的“水分”有多大时就轻易“还盘”,往往造成被动,高了已方吃亏,低了可能刺激对方。“还盘”多少才是适当的,A方一时还拿不准。为了慎重起见,A方一面电话联系,再次核实该产品在市场的最新价格,一面对B方的二次报价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这个价格,虽B方表明是总经理批准的,但根据情况看,此次降价是谈判者自行决定的。由此可见,B方报价中所含水分仍然不小,弹性很大。
双方经过一阵激烈的讨价还价,再从其他交易条件,如:XXXXX进行了协商,最终回到价格上来,终于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形成交易合同。
测试任务:
1、抽到题目的双方根据背景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谈判准备,拟定谈判计划;
2、双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的模拟谈判,谈判尽量走向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