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行票据和债券
20. 简述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安排的含义。
股权参与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企业股权的方式有效控制外国企业。非股权参与是指投资者不参与外国企业的股权,而是通过其技术、专利、设备、商标、版权、营销渠道等向外国企业提供合作或服务,并按相应形式分取产品或收益的投资形式。
21. 简述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重点。
(1)政治制度 (2)政权稳定性 (3)当政者 (4)政策连续性 (5)政府状况 (6)治安
22. 简述出口信贷保险业务的内容。
(1)投保最高限额 (2)投保的范围 (3)保费的确定与收取
23. 简述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
(1)会员国交纳的股金 (2)借款 (3)世界银行通过将贷出款项的债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 (4)经营利润
24. 简述抵补保值的含义。
抵补保值是指在外汇市场买卖与外汇受险头寸方向相反的外汇,即在拥有一定时期后应收或应付的一定数额的外汇时,立刻在外汇市场签订外汇交易合同,卖出或买进该外汇以冲抵。
25. 简述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的含义。
1)直接收购是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拥有所有权的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磋商,共同商定条件,根据双方商定的协议完成所有权转移的做法。 (2)间接收购是通过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和流通的具有表决权的普通股票,从而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26. 简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
(1)决定一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投资的因素有三个:所有权优势、区位优
势和内部化优势。 (2)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一国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而区位优势则
是必
要条件。
(3)仅有所有权优势,则可以选择国际技术转让;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可以选择出口;三个优势同时具备,则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27. 简述政治风险评估时常用的指标。
(1)偿债比率,表示一国偿付外债的能力,一般认为在10%表明该国拥有较强
的偿还能力。 (2)负债比率,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和外债的关系,一般认为在15%以下较好。 (3)负债对出口比率,用以衡量一国短期内偿还全部外债的能力 (4)流动比率,表明一国外汇储备相当于进口额的月数,一般认为相当5个月进口额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足 28. 简述国际投资经营风险的构成。
(1)价格风险
(2)销售风险 (3)财务风险 (4)人事风险 (5)技术风险
29. 简述半官方机构的功能。
(1)是国际信用中介机构,促进资本的国际流动 (2)调整经济结构 (3)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相互间沟通 30. 简述国际金融公司的投资标准。
.(1)投资项目对所在国的经济有利 (2)有盈利前景 (3)是无法以合理条件得到足够私人资本的项目 (4)所在国政府不反对拟议投资的项目 (5)本国投资者在项目开始施工时,应立即参与投资
31. 简述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
(1)会员国缴纳的股份 (2)借款 (3)发行债券 (4)会员国捐赠 (5)业务经营的盈余
32. 简述国际证券投资的特点。
1)证券投资期限可长可短,较为灵活
(2)证券投资运用虚拟资本,具有较大投机性 (3)筹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经营活动没有控制权 33. 简述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的演变。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演变经历了以下形式:
(1)出口部 (2)国际业务部 (3)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 34. 简述跨国银行的国外业务类型。
(1)跨国信用扩展业务 (2)跨国筹资业务 (3)跨国银行的其他金融业务 35. 简述对冲基金的特征。
(1)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 (2)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力 (3)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 (4)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更具有激励性。
36. 简述国际投资活动中的经济环境因素包括的主要内容。
经济环境因素在国际投资活动的众多因素中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政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和市场状况等方面。 37. 简述欧洲债券的特点。
(1)债券币种的选择以美元为主,其他多种货币为辅
(2)欧洲债券种类趋于多样化 (3)欧洲债券市场投资的风险逐渐提高 (4)欧洲债券市场监管相对较松 38. 简述官方国际投资的特殊性。
(1)官方国际投资行为带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和政治内涵;
(2)官方国际投资为低货币盈利; (3)官方国际投资具有中长期性; (4)官方国际投资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39. 简述经营风险的含义及可采取的规避措施。
经营风险包括价格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和技术风险。 预防经营风险实现做好识别经营风险发生,风险发生后可采取风险规避,风险抑
制,风险自留和转移风险等措施。 40. 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1)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正统国际贸易2×2模型; (2)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3)该理论依据比较成本动态变化所做出的解释,特别适合于说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论述题
1. 试述跨国公司的概念,并论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
跨国公司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或经济实体,至少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生产经营活动,母公司与子公司决策权相对集中,相对平等地享受技术专利、市场和资源要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2)国际化程度更高 (3)兼并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4)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取得长足进步 2. 试述弗农产品周期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产品周期理论提供了一种说明20世纪特定年代美国向欧洲扩展的投资理论框
架,最适合于说明一个制造商最初作为一个投资者进入国外市场时的情况。 该理论的缺陷:(1)只能解释在国外进行创新产品生产的投资,不能解释国际分
工中垂直性的投资 (2)一些拥有技术创新优势的国家,并没有完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形式来取得收益
(3)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 试述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
(1)增加东道国的资金供给 (2)增加东道国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3)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推动东道国的出口贸易 (5)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 4. 试述国际投资中政治风险的防范。
1)投资前期的政治风险防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