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3 13:28: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嘿嘿嘿。。。。。。。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笔记哦~\\(≧▽≦)/~,。我是不是很强悍呢%>_<%

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发展阶段: 1. 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古代的工艺:造纸,烧瓷器,火药 2. 近代;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 现代:纳米技术和绿色化学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微观)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蜡烛的燃烧)

蜡烛熔化----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重点:检验CO2方法: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Ca(OH)2)中,若石灰水变

浑浊则表明有CO2的存在;反之,则没有。 2.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1)凡是同种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2)所有燃烧,金属生锈,酿造,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酸碱性,毒性,腐蚀性,活动性,稳定性……)

物理性质: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

性,磁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1

嘿嘿嘿。。。。。。。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笔记哦~\\(≧▽≦)/~,。我是不是很强悍呢%>_<%

区别O2和CO2方法: 1. 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并振荡,其中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则是CO2,另一瓶内则是O2。

2. 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该瓶内气体是O2,若木条熄灭,则该瓶内气体是CO2

小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特点: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3)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时杯底所产生的碳黑的原因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4)蜡烛熄灭时出现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5)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氺和二氧化碳: 即:石蜡+氧气 点燃(这里应该是箭头,不过我打不来) 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 1. 提出假设 2. 搜集证据

3. 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4. 得出结论

小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2

嘿嘿嘿。。。。。。。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笔记哦~\\(≧▽≦)/~,。我是不是很强悍呢%>_<%

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上课老师会讲的,自己去认真记O(∩_∩)O哈哈~ 小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多,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多,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少。

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

a. 块状药品的取用(镊子) 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 b.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药匙,纸槽) 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

2. 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

a. 直接倒 b. 使用胶头滴管 c. 用玻璃棒蘸取

注意:1.瓶塞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导致药品被污染)

2.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

3.试管口与瓶口紧凑(防止液体倒洒)

4.到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药品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变

质),并放回原处,且标签朝外(方便下次使用)

量筒的使用选择::1.量筒的选择比所需药品体积略大或相等的体积的量筒

2.量筒无零刻度

3

嘿嘿嘿。。。。。。。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笔记哦~\\(≧▽≦)/~,。我是不是很强悍呢%>_<%

3.量程单位保持小数点后一位 4.误差:俯视:V实>V读 仰视:V实

胶头滴管的使用:1.使用时不可碰触试管内壁,不可伸入试管(防止污染)

2.不可平放或倒放(防止腐蚀胶帽)

3.吸取药品后必须洗涤胶头滴管(防止污染药品)

4.滴瓶中的滴管不可洗涤,以免稀释药品

二.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 1. 只许用火柴引燃酒精灯

2. 酒精的量不可少于灯体的1/4,不可超过灯体的2/3

1用试管给液体加热:

a.试管夹得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1/3处,或试管中上部

b.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

d.试管口不可对着有人的地方(液体会沸腾,溅出伤人) e.加热前,须擦干试管外壁(防止试管炸裂)

f.预热:将试管放在外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试管因局部骤冷而炸裂) g.加热后,不可马上清洗(防止试管炸裂)

2. 用试管给固体加热:

1.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试管上端还是冷的试管壁所形成的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4

嘿嘿嘿。。。。。。。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笔记哦~\\(≧▽≦)/~,。我是不是很强悍呢%>_<%

2.其他的和液体加热时注意事项差不多

试管的洗涤: 1加水振荡 2.用试管刷刷洗

3.洗净的标志:试管内壁出现均匀水膜

收集气体的方法:

a. 排水法(气体不溶于水) b. 向上排空气法(ρ气?ρ空气) c. 向下排空气法(ρ气?ρ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主要包括O2和N2 空气的组成:

VO2=1/5V

空气

VN2=4/5v空气

实验:红磷燃烧(为什么不用白磷呢?因为白磷有毒) 实验注意事项:①红磷必须足量 ②装置不能漏气

③必须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三者目的均是防止测定结果偏小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物质的分类: 5

搜索更多关于: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的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s1uf9uzpo9o8y29wt5t6vudb8bhn000z7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