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电测法基本原理及贴片实验
预习要求:
预习材力(Ⅱ)‘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一章中有关电测法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应变片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3、学习应变片的贴片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贴片工具; 2、数字万用表; 3、应变片; 4、硬铝拉伸试样; 5、电阻应变仪; 6、万能试验机。
三、电测法基本原理和应变片的粘贴及检验方法
1)电测法基本原理:
电测法是以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的改变量来确定构件应变,并进一步利用胡克定律或广义胡克定律确定相应的应力的实验方法。
图一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图
试验时,将应变片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的部位,并使应变片的纵向沿需测应变的方向。当构件该处沿应变片纵向发生正应变时,应变片也产生同样的变
1
形,这时,敏感栅的电阻由初始值R变为R+ΔR。在一定范围内,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率ΔR/R与正应变ε成正比,即:
?R?k? (1) R上式中,比例常数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故只要测出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率,即可确定相应的应变。
构件的应变值一般都很小,相应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基本测量电路为一惠斯通电桥。
图二 电阻应变仪的基本测量电路
电桥B、D端的输出电压为:
?UBD?R1R4?R2R3U (2)
(R1?R2)(R3?R4)当每一电阻分别改变?R1,?R2,?R3,?R4时,B、D端的输出电压变为:
?U?(R1??R1)(R4??R4)?(R2??R2)(R3??R3)U (3)
(R1??R1?R2??R2)(R3??R3?R4??R4)R1R2?R1?R2?R3?R4(???) (4) 2(R1?R2)R1R2R3R4U?R1?R2?R3?R4(???) (5) 4R1R2R3R4略去高阶小量,上式可写为:
?UBD?U在测试时,一般四个电阻的初始值相等,则上式变为:
?UBD?将式(1)代入上式,得到:
2
?UBD?kU(?1??2??3??)4 (6) 4 如果将应变仪的读数按应变标定,则应变仪的读数为: ?? 2)应变片的贴片方法:
在电测应力分析中,应变片的粘贴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就要求粘结层薄而均匀,无气泡,充分固化,既不产生蠕滑又不脱胶。应变片的粘贴完全由手工操作,故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粘贴质量。应变片的粘贴过程如下:
1、应变片的筛选。直观检查应变片的表面质量,看是否有弯折、锈蚀、局
部破损;用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电阻,看与所给值是否符合。
2、试样表面处理。首先用砂纸将贴片表面区域打磨,打磨方向应与应变片
轴线成45度角,然后用划针划出贴片位置的标志线,并用蘸有丙酮的药棉清洗打磨位置,直至药棉清洁为止。
3、应变片粘贴。待试件风干后,在贴片表面涂一薄层快干胶,用手指(或
镊子)捏住应变片的引出线,将应变片放在试样上,并使应变片的基准线与试件上的标志线对齐。然后盖上聚氯乙烯透明薄膜(或玻璃纸),用拇指按压应变片(一般半分钟即可),挤出气泡和多余胶水,以保证粘结层薄而均匀,但应避免按压时应变片滑动。经过适宜的干燥时间后,将透明薄膜揭开,检查应变片的粘贴情况。
4、导线的连接和固定。应变片的引出线和应变仪的接口之间需用导线连
接,导线一般采用铜导线。导线与应变片引出线的连接一般通过接线端子过渡。接线端子用502胶固定在试件上,导线头和接线端子上预先挂锡,然后将应变片引出线和导线焊接在端子上。最后将导线固定在试件上,以免实验过程中拉断导线或应变片引出线接头。
5、检查。首先检查应变片是否有局部隆起或皱折,应变片引出线是否粘在
试件上。然后用万用表检查导线连接后的应变片电阻值。
6、应变片的防潮保护。粘贴好的应变片,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因受
潮而降低粘结质量。对于长期使用的应变片应在应变片表面涂上一层防潮保护层。一般可用703、704、705胶等
3)试件的拉伸实验:
贴好应变片的试件在正式做实验前,应该预加一定载荷以检查贴片的有效性。本次试件的拉伸实验就是检测应变片粘贴的有效性。
将贴好应变片的试件装夹在试验机上,并将应变仪设置好,然后将应变片的
3
4?UBD?(?1??2??3??)4 (7) kU连接导线接在应变仪的相应接口上,预加一初载荷,记录下应变仪的读数,或进行清零,然后分2~3级等增量加载,记录下每级载荷增量下的应变增量。如果各级应变增量值大致相等,则说明本次应变片粘贴是有效的。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