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回忆什么叫平均分? 2.判断平均分
3. 出示题目:把12支铅笔平均放在4个铅笔盒里,每个铅笔盒可以放几支? 提问:平均放在4个铅笔盒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分,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支铅笔,放在4个铅笔盒里,就是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支
教师:像这样把12支铅笔平均放在4个铅笔盒里,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板书设计:
除法
: — 除号
12 : 4 = 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反思: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