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的电阻均为R,其余电阻不计,不考虑线圈的自感,重力加速度为g。
(1)0~t1时间内,求带电圆环的等效电流
(2)t1~t2时间内,求圆形线圈内磁通量变化率的大小
(3)求从0时刻到金属棒CD离开磁场的全过程中金属棒及线圈产生的焦耳热。
3mgRmgR????mg?h?H??1m2
【答案】(1)(2)(3)6t2t1222?2vBlBlQ?022【解析】
【详解】(1)由电流的定义式可知:
I0?qQQQ?0???2?tT2?
?0(2)t1?t2时间内,由平衡条件可知:mg?BIl, 则I?mg Bl由欧姆定律可知
I?1E1?????2R?R2?t?3R,
22得到:
??3mgR? ?tBl2(3)t1?t2时间内,Q0??2I?23R?t2?t1? 2m2g2R解得:Q0?6IR?t2?t1??6t?t1? 22?2Blt2时刻后,由功能关系可知:mg?h?H??得到:Q?mg?h?H??12mv?Q 212mv 2从0时刻到金属棒CD离开磁场的全过程中金属棒击线圈产生的热量为:
m2g2R1Q?Q0?622?t2?t1??mg?h?H??mv2
Bl2
13.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与器壁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 B.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 空调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在不自发的条件下热传递方向性可逆 D. 外界对气体做功时,其内能一定会增大
E. 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答案】ACE 【解析】
A、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温度降低时,分子平均速率减小,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则分子每秒与器壁平均碰撞次数减小,故A正确;
B、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则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B错误;
C、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空调既能制热又能制冷,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要消耗电能来实现的,说明在不自发地条件下热传递方向性可以逆向,故C正确;
D、外界对气体做功时,其内能不一定会增大,还与吸放热情况有关,故D错误;
E、在高温条件下分子的扩散速度增大,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通过分子的扩散来完成,E正确。 故选:ACE。
14.如图所示,体积为V的汽缸曲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面积为S的活塞将汽缸分成体积相等的上下两部
分,汽缸上部通过单向阀门K气体只能进入汽缸,不能流出汽缸)与一打气筒相连。开始时汽缸内上部分气体的压强为p0,现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已知打气筒每次能打人压强为p0、体积为
V的空气当打气4910次后稳定时汽缸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9︰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温度恒定,不计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求活塞的质量m。
【答案】m?【解析】 【分析】
p0S 4g根据活塞受力平衡可知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关系;气筒打入的气体和汽缸上部分原来的气体等温压缩,汽缸下部分气体等温压缩,分别应用玻意耳定律列方程,联立即可求解活塞质量。
VVmg,压强为p0,下部分气体体积为,压强为p0?后来汽22S9VVmg缸上部分气体体积为,设压强为p,下部分气体体积为,压强为p?
1010SV打入的空气总体积为?49,压强为p0
10V49V9V?p?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对上部分气体有:p0??p0?
21010mgVmgV)??(p?)? 对下部分气体有:(p0?S2S10【详解】开始时,汽缸上部分气体体积为解得:m?p0S。 4g
15.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传播速度v=1m/s,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此时x=1.25m处的质点正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B. x=0.4m处的质点比x=0.6 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C. x=4m处的质点再经过1.5s可运动到波峰位置
D. x=2m处的质点在做简谐运动,其振动方程为y=0.4sinπt (m) E. t=2s的波形图与t=0时的波形图重合 【答案】ACE 【解析】
【详解】A、波沿x轴负向传播,故此时x=1.25 m处的质点向上运动,质点纵坐标大于零,故由质点运动远离平衡位置可得: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A正确;
B、由波沿x轴负向传播可得:x=0.6 m处的质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故x=0.4 m处的质点、x=0.6 m处的质点都向平衡位置运动,且x=0.4 m处的质点比x=0.6 m处的质点距离远,那么,x=0.6m处的质点比x=0.4 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错误;
C、由波沿x轴负向传播可得:x=4 m处的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x=4 m处的质点再经过
3T可运4动到波峰位置,又有波长λ=2m,波速v=1m/s,所以,周期T=2s,那么,x=4 m处的质点再经过1.5 s可运动到波峰位置,故C正确;
D、由C可知:x=2 m处的质点在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s,又有振幅A=0.4m,t=0时,质点位移为零,根据波沿x轴负向传播可知质点向下振动,故可得:振动方程为y=﹣0.4sin(πt)(m),故D错误; E、由C可知简谐波的周期T=2s,故经过2s,波正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形重合,故t=2s的波形图与t=0时的波形图重合,故E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