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定期检测,难以保证完好有效;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用火用电制度不够,违章作业还没有完全杜绝。此外,地铁部门还缺乏处置火灾事故的专业队伍和特种装备。 4 加强地铁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在地铁消防设计和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 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工作对策。 4.1 修改完善现行地下铁道设计规范,重点对地铁安全疏散、防排烟系统、消防员专用通道、消防无线通信、附设在地铁内的商业场所与运营区域的防火分隔措施等内容,进一步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 4.2 地铁管理部门要明确各级领导及各岗位员工的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适应各种火灾事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培训和预案演练,使每位员工做到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逃生自救,确保消防安全责任、防火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 4.3 地铁管理部门要在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各环节和部位上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包括:对地铁站内的变配电设备、线路及车辆用电设备运行状况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及用火用电制度,对电焊施工等操作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现场监督管理制度,坚决杜绝违章行为;对已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事故通风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灭火设施及器材装备等要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4.4 地铁管理部门要加强灭火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灭火抢险救援队伍承担着扑救地铁早期火灾和及时处置其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是公安消防队所不能替代的。地铁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地铁灭火抢险救援特点,建立专业队伍,配备特种救援车辆及专用器材设备,并开
展经常性的训练。同时,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地铁灭火抢险救援队伍训练的指导,提高灭火及抢险救援能力。4.5 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地铁消防监督和抢险救援 技战术研究和实战训练。对已建地铁,重点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单位消防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灭火应急预案是否制定和演练,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消防设施和器材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对检查出的隐患要督促整改,确保安全。同时,要掌握和熟悉地铁重点部位、消防水源、疏散出口、灭火进攻线路以及内部消防设施等情况,制定灭火及抢险救援预案,并与地铁灭火抢险救援队的处置预案相互衔接,
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预案演练,提高战术水平。对新建地铁要严把消防设计审核源头关,确保地铁消防建设不留下先天隐患。 作者简介:杨志杰(1945-),男,山东梁山人,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消防工程研究,北京市东长安街14号,100741。 联系电话:010-65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