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十二 第31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1:00: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31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名师导语』

本考点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命题较少,但是地方卷则考查较多,如江苏卷对李贽思想的考查,海南卷对清代女性地位变化的考查,都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特点。这种考查主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知识点一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____________”。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________”,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李贽思想的特点

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

知识点二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②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学校为决定

(1)思想?

是非的最高机构。

?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

(2)著作:《明夷待访录》。

(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①批判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①提倡 。

(1)思想?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2)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

?①政治观:主张“ ”,抨击“孤秦”“陋宋”。

(1)思想?②哲学观: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尊重 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2)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4.唐甄

(1)思想: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是“盗贼”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____________身上。

(2)评价: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顾城在《南明史》批判黄宗羲的基本论点只有一句话,东林人士是“君子”,与东林异调者为“小人”;清华大学教授秦辉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本身当然也有缺陷,但他在民权理论上确实有超越卢梭的地方。

【图示解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理学的僵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他们评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图说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共同的思想特征

信息提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主干知识速记答案]

知识点一 1.(1)人伦物理 (3)童心说

知识点二 1.(1)①君主专制 ③工商皆本 2.(1)①经世致用 ②众治 3.(1)①循天下之公 ②物质运动 4.(1)贤君明主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东学西渐

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中国的东学西渐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2016·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并引起较大关注,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兴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不可能出现“儒家思想普遍被接受”的现象,A项错误。C项中“限于传教士之间”既不符合历史事实,材料也无从体现。D项所述“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无从体现,故可排除。 答案 B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1.明清之际思想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发展 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政治 经济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1.(2015·四川南充诊断)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

解析 由材料中“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可以看出顾炎武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答案 B

2.(2019·陕西榆林模拟)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解析 从材料为臣者是为天下服务,故“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可知反映了黄宗羲认为臣子与君主应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因素

1.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十二 第31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ulnd7c0o51jxus0hkxz44s0w0d4ij00w3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