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其后题目。(6分)
母亲的一切言行都fù()予了孩子一定的精神与灵性,在无形中定格了孩子的品质与价值。母亲的微笑和亲吻是抚wèi()孩子心灵的最好的良药;母亲的拥抱和鼓厉是激励孩子前进恒久的动力;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fù( )予 抚wēi( )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改为( )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3分)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C.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 D. 如果 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①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所以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小心翼翼。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③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 对 小事就掉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第①处: 第②处: 第③处:
4.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 ②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④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⑤登高望远,古人往往诗兴大发,壮志满怀。杜甫《望岳》中的:“ ,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诗人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5.名着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本意只是想教训一下对方,文中哪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意外打死郑屠之后,鲁达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你知道他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时所发生的精彩故事吗?(写出一件事即可)
(2)《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
我选 题
6.请模拟下面设问的形式,并以“生命”为比喻的本体,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要求:简明﹑有文采)(4分)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这是一首咏史诗 ,请联系相关的诗句加以说明。
8. 请从咏史和咏怀两个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
②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3分)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0分) 别惹乌鸦 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的鸟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捉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这些小石头当武器攻击他们。
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拥有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它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它们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喙和爪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12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地挑了一块石头扔到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然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它们再飞到马路中央安全地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2004年克莱顿详细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只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
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狗、老鼠这些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想象他者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做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里,而人类只是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4.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2分)
15.“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3分)
16.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17.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10分)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9.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4分) 20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20分)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竞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21.文章采用记叙文中的哪种叙述方法?(2分)
22.文章两次写道:“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3.文章既写小桃树长得弱小又写小桃树非常顽强,是运用什么手法?找出具体句子加以赏析。(6分) 24.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4分)
25.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2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努力:①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
——《现代汉语词典》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有“努力”的故事,时时有“努力”的思考……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思考呢?
请以“___努力”或“努力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一题,将文题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 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