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九) 离骚(节选)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庚寅吾以降 ②肇锡余以嘉名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④作《师说》以遗之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D [③④都是连词,表目的,来。①是连词,不译。②是介词,把。]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41242055】
A.惟草木之零落兮 ..B.恐美人之迟暮 ..C.春与秋其代序 ..D.纫秋兰以为佩 ..
A [B项,“美人”古义比喻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今义是美貌的女子。C项,“代序”古义是递相更替;今义是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D项,“以为”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是认为。]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年岁之不吾与 A.肇锡余以嘉名 B.帝高阳之苗裔兮 C.谁为哀者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 [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D项,被动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名余曰正则兮 .B.朝搴阰之木兰兮 .C.夕揽洲之宿莽 .
- 1 -
D.夙兴夜寐 .
A [A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5.名句默写。
(1)屈原借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表现了“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的含意,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异曲同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2)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二、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导学号:41242056】
江上吟 李 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 ①木兰之枻:辛夷木做成的船桨。木兰跟后面沙棠一样都是珍贵的木材。 6.本诗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
- 2 -
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答案】 及时行乐,淡泊富贵名利或对自由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对才华的自信,希望文名永垂,名扬后世。
7.“兴酣落笔摇五岳”一句中“摇”字用得很好,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
【答案】 意为“撼动”“动摇”,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创作时豪迈的气势,笔力之强,笔势之盛,传达了乐观自信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导学号:41242057】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