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02多变的价格(精讲)(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2:22: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警示:

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1)“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实现的,并不是每一次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也不是每一次的商品交换都是不等价的,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重点难点突破

1.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示意图

2.规律总结: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计算口诀:提高用“+”法,降低用“-”法;正比用“×”法,反比用“÷”法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

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 (3)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

使用价值量=原来的使用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

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货币价值)(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 (5)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 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

对点训练

1. 2018年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240元。2019年在众多生产M商品的企业中,甲企业率先引进先进技术,改善管理,原来每人每天生产10件,现在每人每天生产15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9

11

年该企业每人每天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和单件商品价值量分别是( )

A.5400元 270元 B.3600元 240元 C.1200元 160元 D.2400元 240元 【答案】B

【解析】甲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属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无关,2019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还是240元,甲企业每人每天生产15件,每人每天生产的价值总量=240×15=3600元。

2. 假设201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72元。如果201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通胀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60元 B.75元 C.38 D.38.75元 【答案】B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19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72元,如果201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72÷(1+20%)=60元;同时该国的货币通胀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60×(1+25%)=75元,B正确,A、C、D错误。

考点3: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梳理考点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一般说来,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①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因此,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②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因此,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

12

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如图: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警示:

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买涨不买跌”现象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但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除价格因素外,还有消费心理等因素。若某种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动下,也可能会引发人们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2.正确把握价格变动对生产供给的影响(供给曲线)

重点难点突破

1. 区分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1)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函数曲线。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价格上涨→产量(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产量(供给量)减少。(如图)

13

(2)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函数曲线。价格上涨→消费(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消费(需求量)增加。(如图)

解题技巧:

(1)根据题干文字确定是供给变化还是需求变化。

(2)根据价格与供给的正相关关系、价格与需求是负相关关系,确定供给或者需求曲线 2.点移动与线移动的区分 (1)“点移动”

“点移动”指的是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或者需求的变动,即供求在同一条曲线上变动。如图,价格从P1上涨到P2,供给量从Q1增加至Q2。

(2)“线移动”

“线移动”指的是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引起的供求曲线的移动,用图像表示就是供给或者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如图由图,显示的就是某商品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增加Q1→Q2(如图).

14

解题技巧:

(1)先确定题干文字描述的是供给变动还是需求变动

(2)根据题干文字描述的供给或者需求变动的原因,是本身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则为“点移动”、非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则选取“线移动”。

对点训练

1. 2019年春节过后,农贸市场鸡蛋价格相比节前大幅度回落,不少售卖点鸡蛋售价回到3元时代。鸡蛋价格回落及其对鸡蛋与猪肉等副食品需求影响的图像分别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鸡蛋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鸡蛋的购买,用图像表示就是负相关曲线上的点移动,①当选;鸡蛋与猪肉等副食品属于互相可以替代的商品,鸡蛋价格大幅回落人们会减少对猪肉等副食品的购买,用图像表示就是需求曲线左移,④当选;图②显示的是价格上涨引起的供给量的增加,与材料不符;图③显示的是价格不变需求增加,与题意不符。

2.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①②③④四个图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中能够正确描述对应序号经济现象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①中国游客在泰国机场被打事件对泰国旅游市场的影响 ②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对我国国内市场供给的影响

15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02多变的价格(精讲)(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woix8aj5b76vac3ljxx41z4g1sgcd0186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