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第一章 概述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我院与铁力市城建局签定的工程咨询合同书; 2、铁力市市区总体规划;
3、铁力市城建局提供的有关垃圾现状资料; 4、铁力市1:10000和1:50000市区地形图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 13-8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 9、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 11、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GJ/T 106-199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1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
1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 3037-1995 ) 16、国家颁布的有关文件及标准、规范。 (二)编制范围
根据工程咨询合同书,本可研报告主要根据铁力市的具体情
1
铁力市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况、现有条件,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及处理方案,提出方案的工程内容,并完成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工程总体设计年限2020年, 一期工程设计年限2010年。 工程范围为铁力市市区(即铁力镇)。
工程主要内容为铁力市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具体内容为:
主体工程: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设施、防洪、导气系统、公路系统等。
辅助工程:污水处理站、计量站、综合办公楼、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等。
(三)编制原则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及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从保护城市大气、土壤、地下水资源出发,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2、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合理选择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位置;
3、根据当地生活条件、垃圾成分及自然条件,选择技术可靠、 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4、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力求达到国内先进的控制操作水平。
5、坚持垃圾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 二、城市概况
1、城镇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2
铁力市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铁力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小兴安岭南段山地及其西南山麓的丘陵、平原地带。西靠庆安县,东北邻伊春市,南部与通河县交界,东南与依兰县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24°53′36″-125°54′24″,北纬46°1′28″-47°3′57″,隶属伊春市行政管辖,为全省县级市计划单列市之一。
铁力市行政辖区面积6444.49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市区面积15.18平方公里,人口13.4万人,规划到2010年人口16万人,规划到2020年人口20万人。
铁力市城区地处小兴安岭脚下,位于呼兰河的冲积平原和一级阶地上,东高西低,南低北高,西北部略有些低洼,南临呼兰河,铁甲河从东向西从镇内穿过,汇入呼兰河,建城区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海拔标高一般为205-238m之间。
铁力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温变化悬殊,全年平均气温1.1℃,历年平均最高气温7.9℃,历年平均最低气温-5.2℃,极端最高气温36.3℃,极端最低气温-42.6℃,历年平均降水量641.1mm,无霜期平均为113.2天,历年最大冻土深度2.20m,地震烈度为6度。
2、地质概况
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的东部边缘,属呼兰河河峪冲积平原,中生代内陆断陷造成了本地区巨厚的碎屑堆积,形成了中白垩纪的泥质页岩层,构成了第四纪冲积相的砂卵面层。形成了贮水构造,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3
铁力市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3、水文概况
地下水的流向近似于地表水流向,由南东排泄于北西。 市区南侧有呼兰河,五十年一遇最大流量945m/s,最小流量为0.006 m/S,二十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209.31m历年平均水位为206.68m。
呼兰河河床宽度50-110m。
3
3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