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带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嫦城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如图是嫦娥四号运行轨道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B.图中天体系统和太阳系的级别相同 C.嫦娥四号不是天体 D.图中天体系统是目前级别最低的
(2)嫦娥四号在奔月途中和着陆在月球上工作的过程中,受宇宙环境的影响( ) A.高温影响飞行速度 B.极光影响飞行方向 C.昼夜温差大影响设备运转 D.月球夜晚设备无法用电
(3)嫦娥四号从发射到进入奔月轨道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次穿越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在运行途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在飞行途中,大气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D.在飞行途中依次穿越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答案】 D C D
【考点】
天体及天体系统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天体系统的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包括:1.总星系 2.银河系,河外星系 3.太阳系 4.地月系。
嫦娥四号在登月过程中,重力、宇宙辐射和太阳辐射、发生变化,嫦娥四号在月球表面会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不利于机械设备的运转。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
试卷第1页,总16页
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
根据题目所给图,考查天体的判定、天体系统的层次。图中所给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是目前级别最低的,属于太阳系,属于银河系,A、B错;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嫦娥四号已发射成功,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轨道上运转,属于人造天体。 月球没有大气层,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月球的一个昼夜就是农历中的一个月(平均29.5天),昼、夜时间达半个月,月昼温度很高,月夜温度很低,昼夜温差大,会影响设备运转;高温会影响设备不会影响飞行速度,A错;
极光是由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中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相互撞击所产生的气体发光,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极光,B错;
嫦娥四号上的月球车配置两种能源系统,一是两翼的太阳能面板,可在白天时进行发电。二是钚238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核电池),发电的同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以抵抗月球上最低零下196℃的低温。D错。
嫦娥四号从发射到进入奔月轨道前,依次穿越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A错D对;
在运行途中,会受到太阳活动时大量带电粒子流的影响,B错; 飞行途中,大气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C错。
2. 如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纬度
(2)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 D B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有
试卷第2页,总16页
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解答】
直接根据图“可能总辐射量”的基本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D对。
读图,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北纬20°左右,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大气的路径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北纬20°左右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③正确。
3. 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如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易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完成(1)~(2)题。
(1)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2)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答案】 C C
【考点】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解析】
生物进化经历了原始生命体阶段、动物孕育发展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两栖类动物时代和鱼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生物进化经历了原始生命体阶段、动物孕育发展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两栖类动物时代和鱼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解答】
材料中海王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所以选C。
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所以选C; 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错; 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
4.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试卷第3页,总16页
(1)在不同的大气层中,演绎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晴天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A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层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 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C层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有( ) ①该层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 ②水汽和固体杂质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 ③大气道辐射弱,近地而降温快
④二氧化碳和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A
【考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解答】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有臭氧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根据大气分层可以判断A层为对流层,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易成云致雨,所以①②正确。
5.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济南市于2017年9月出台了《济南市冬季清洁采暖气代煤电代煤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对气代煤供暖、电代煤供暖等清洁取暖方式制定了明确的奖补标准。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试卷第4页,总16页
列小题。
(1)济南市推进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煤会导致居民经济负担重 B.运输煤炭会导致市区交通拥堵
C.燃煤会产生大量粉尘,加重大气污染
D.燃煤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2)该市气代煤供暖、电代煤供暖后,将导致( ) A.甲减弱 B.乙增强 C.丙无变化 D.丁减弱 【答案】 C B
【考点】
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1)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
(2)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解答】
(1)读材料,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济南市于2017年9月出台了《济南市冬季清洁采暖气代煤电代煤工作实施方案》”可知,济南市推进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方式主要是由于煤炭取暖会排放大量粉尘等污染物,加重大气污染,因此才要清洁取暖,环境大气污染的问题。 故选C。
(2)该市气代煤供暖、电代煤供暖后,大气中粉尘等污染物减少,大气质量改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增强,地面辐射(丁)增强,大气逆辐射(丙)减弱,甲是到达大气上界(还没有穿过大气)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气的影响,所以甲不变。 故选B。
6. 如图为莱芜雪野湖沿湖区域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处右侧彩旗随风飘扬。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此时( )
试卷第5页,总1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