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戏曲传播方式及艺术形态的变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7:06: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戏曲传播方式及艺术形态的变化

作者:邱小娜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3期

【摘 要】戏曲是集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我国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目前我国戏曲的传播与艺术形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些因素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戏曲;传播方式;艺术形态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43-01

戏曲自产生以来,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在每个阶段里,其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形态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使其与当时的社会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戏曲的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是当时社会形式的真实写照。下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传播与形态流变 (一)演出传播

1.露天演出。中国戏曲在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露天演出。这种传播方式大多是在集市、广场等地点策划并且进行戏曲表演,主要的传播媒介就是戏曲演员。一般情况下,这些戏曲演员都具有创作的才华,在全国各地演出的过程中也会进行新曲的创作,丰富了戏曲的表演内容。在这一阶段,戏曲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民间特点。

2.剧场演出。戏曲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剧场就成为最主要的演出场地。宋元的勾栏瓦舍、明清的戏园戏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场地。剧场演出与露天演出相比较,具有更高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更好地符合了当时戏迷对戏曲欣赏的要求。在剧场看戏的主要观众一般是市民阶层,这样一来对戏剧表演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表演者必须对自身的演唱水平进行提升,这就间接推动了戏曲的进一步发展。

3.厅堂演出。厅堂演出是戏曲发展过程中的又一种演出传播形式,露天演出与剧场演出一般都是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只是偶尔会有达官贵人观看,而厅堂演出则是贵族等有身份的群体进行戏曲观赏的最主要场所。《红楼梦》中的家班就是厅堂演出的典型代表。根据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厅堂演出中的戏曲一般更具有文人倾向,更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标准。 (二)剧本传播

搜索更多关于: 戏曲传播方式及艺术形态的变化 的文档
戏曲传播方式及艺术形态的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xgu87l64e0cqsi0v0jd0weks4q8c700nq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