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3 20:30: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2019.3)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能保持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B.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D.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核内的遗传信息的复制需要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酶催化,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间存在着联系,是相互影响的,A错误;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C错误;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错误。故选B。

2.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经过程①②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 无氧呼吸时,过程①产生的[H]在过程③或④中不断积累 C. 人的成熟红细胞内可发生的是过程①④

D. 无氧呼吸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所以产生的ATP量远小于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过程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过程③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④是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详解】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水解为丙酮酸,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A错误;无氧呼吸虽然不需要02的参与,但过程①产生的[H]最终把丙酮酸通过过程③还原成酒精或者通过过程④还原成乳酸,消耗了[H],所以不会有[H]的积累,B错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最后经过过程④乳酸发酵生成乳酸,C正确;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少,原因是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彻底的氧化分解,所以产生的ATP量远小于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各阶段的反应和发生的场所;能够识记不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并能够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的DNA上,所以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

关系,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B正确;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C。

4.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一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射线可以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 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该变异是否是可遗传的变异

C. 若白花是基因突变引发的,则通过杂交实验,无法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详解】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通过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是隐性突变,C错误;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故选B。

5.某兴趣小组探究了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对瓜尔豆叶片叶绿素(Chl)含量的影响,除喷施激素处理不同外,其他采用相同的常规方法管理,用相应仪器测定瓜尔豆叶片叶绿素(Chl)含量,结果如图(图中A1、A2、A3和G1、G2、G3分别表示脱落酸和赤霉素的三个不同浓度,CK为蒸馏水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各个发育时期,用不同浓度脱落酸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xnbf6ex6l1j03v4iv5u208bi780fr00a5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