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5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16:56: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从古至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势。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实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无把握。 怎么办?是知难而进还是望而却步? 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必定不能成功,知其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处境真叫恶劣了,而不放弃,而为之,仍然那样去做。 多少民族英雄是这样做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在本朝代已经全无希望的情况下作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职。这里有一个被康德称之为绝对命令的东西,无条件无保留无商量,我们无法想像他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多少革命志士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秋瑾,比如李大钊,他们在最艰难的情势下没有惧怕付出代价。还有如韩愈的谏迎佛骨,海瑞的罢官,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艺术创造中,学理探讨中,新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垫脚石,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划时代的突破的一个序曲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他们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

一、字音

弑简公(shì) 接舆(yú) ..辟人(bì) .食之(sì) .硁硁(kēnɡ) .二、通假字

1.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辟,通“避”,逃避 .

2.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

长沮(jū) .

怃然(wǔ) 耰而不辍(yōu) .. 击磬(qìnɡ) 荷蒉(kuì) ..

3.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返回 .4.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语气词 .三、一词多义

①不得与之言 介词,同?.?

1.与?②是鲁孔丘与 语气词,通“欤” .

?而谁与 动词,跟……在一起?③吾非斯人之徒与.①至,则行矣 动词,行走,走开?.?

2.行?②道之不行 动词,通 .

?其义也 动词,实践?③君子之仕也,行.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经过?.?

3.过?②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

?与 过错?③是谁之过.

①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4.殆?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副词,大概,恐怕 .

?尽之际 副词,几乎?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①以吾从大夫之后 忝居?.?

5.从?②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跟随,随从 .

?周 依从?③郁郁乎文哉!吾从.四、词类活用

1.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名词作动词,唱歌 .2.孔子下 名词作动词,下车 .3.子路从而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止子路宿 使动用法,使……止,引申为“留” .5.见其二子焉 使动用法,使……见 .6.欲洁其身 使动用法,使……干净 .7.杀鸡为黍而食之 使动用法,使……吃 .五、古今异义 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义:对老人的尊称。 今义:岳父。 2.明日,子路行,以告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3.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古义:行不通。 今义:不可以。 4.孔子沐浴而朝 ..古义:斋戒。 今义:洗澡。 六、特殊句式 1.子路行以告 省略句 2.鸟兽不可与同群 省略句

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宾语前置句 4.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省略句 5.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宾语前置句 6.子路宿于石门 介词结构后置句

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点拨] 陈成子弑君,在孔子看来,这是违背“礼”、以下犯上的严重事件,也是对孔子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的沉重打击,所以孔子把它当作大事严肃对待。同时,孔子作为大臣,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职守,所以他不管有效无效,尽自己职责向各方报告,反映出他忠于职守、严谨不苟的精神。但鲁哀公及“三子”的态度,说明春秋末期已经“礼崩乐坏”了。

2.在“长沮、桀溺耦而耕”一章中,夫子为何怃然?

[点拨]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表现。孔子认为“所当与同群者,斯人而已,岂可绝人逃世以为洁哉”,假如天下有道,我是不会与这些人一起的,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来改变这个无道的世界。他认为不能因为天下无道就抛弃这个世界。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这也集中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3.如何理解“子路从而后”中子路最后说的一段话?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5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zh0k7we9e1wxgu8k8be9y6ym8c7hv00mr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