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最新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19:10: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任课教师: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1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 头部 B、 身躯 C、 腿部 D、 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画中的线条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 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 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会动的线条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问:谁能让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二、 探究活动:

3

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 新授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4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 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 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 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

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5

(word完整版)最新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zu486qk2n9uewu2s0h44x67j2pwcn01e6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