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宁静被破坏 。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 板书:急骤 奔放
(5) 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高昂激烈?(第三个)
(6) 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试背)
(7) 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
(8) 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 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恬静——安静、宁静。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好像、仿佛)
(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11、(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高昂的语调。(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12、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陶醉)穷兄妹俩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激动万分,急切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板书:飞奔
13、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
三、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