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非织造布市场深度
调研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报告网
2020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供需结构分析及
投资环境研究预测
非织造布(nonwoven)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非织造布的定义为: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磨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物。
非织造布有许多分类依据,最常用的是成网方式以及纤网固结方式。但按照行业习惯,非织造布主要包括纺粘法、熔喷法、水刺法、针刺法、热粘合、化学粘合、气流成网和湿法非织造布等。
中国非织造布主要分类 非织造布 按照成网方式 干法非织造布 湿法非织造布 纺丝成网非织造布 按纤网固结方式 机械加固法非织造布 针刺法非织造布 水刺法非织造布 缝编法非织造布 化学粘合法非织造布 热粘合法非织造布 按照使用特征 短寿命型(即弃型) 长寿命型(耐久型) 我国非织造布研究历史不长,作为纺织工业的一个新分支,在我国起步于六十年代,但其凭借着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原料来源广、品种多应用广等优点迅速发展,到现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非织造布再也不是初期传统纺织品的“低档代用品”,而是当今经济发展不可缺少、传统纺织品不可取代的高新技术产业资材。
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规
模实现1069.55亿元,同比增长7.48%。非织造布已成为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不少企业已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2012-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制造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广东、江浙沪及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基地,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上游原料、机器制造以及非织造布后加工环节陆续建立了相关生产基地。
非织造布相关产业生产集聚地分析
产业 非织造布生产 非织造布后加工 非织造布机器制造 非织造布原料 生产基地 广东、江浙沪及环渤海地区 广东、江浙沪、湖北仙桃及福建地区 辽宁地区:以纺粘法为主 江苏地区:以干法为主 江浙、广东、辽宁地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中国非织造布总生产量由2012年的343.8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593.2万吨,平均增长率为9.52%。其中,2018年非织造布产量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等地区,五省产量合计占比近80%。
2012-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生产集中度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我国的非织造布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非织造布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环境工程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在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长,这些都刺激了非织造布的需求。2009年国内非织造布市场需求226.09万吨,到2018年增长到了510.81万吨。
2012-2018年中国非织造布需求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产业前景:非织造布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没有充分发展的行业,还有不少有待突破的技术、有待拓展的领域和有待深耕的市场,行业的增长空间还很广阔。未来我国非织造布产业主要发展趋向为:
(1)创新驱动,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行业“互联网+”、智能化和两化融合的实现。企业具备在线监测、工艺问题自动反馈处理、全流程智能管理、可视化操作等功能的智能化非织造生产线。土工、过滤、结构增强等领域的产品应用数据库和分析模型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优化产品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满足不同应用工况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