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③肾的调节作用:排出H+,回吸收Na+和HCO3-
1、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Isosmotic dehydration )
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钠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正常值135~150mml/L) 。 【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丢失;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临床表现】①缺水症状:口渴(不明显)、尿少、唇舌干燥、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松驰;②缺钠症状:厌食、恶心、软弱无力;③丧失体液占体重5%时,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症状:脉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或下降,甚至休克;④常伴代谢性酸中毒(如以丧失胃液为主,则可伴发代谢性碱中毒)。 【诊断】①病史②临床表现 特点:干而不渴③尿比重↑④血Na+ 、Cl- 正常⑤血液浓缩 【治疗】①去除病因 ②补平衡液或等渗盐水 RBC压积上升值
补液量= ─────── ×体重(kg)×0.25 RBC压积正常值
( 注:RBC压积正常值: 男0.45-0.50,平均0.48; 女0.35-0.45,平均0.42 ) ③纠酸和补钾
2、低渗性脱水(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135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病因】 ①胃肠消化液持续性丧失;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肾排出水和钠过多(利尿剂)。 【临床表现】
分度 临 床 表 现 化 验 缺钠量(g/kg) 轻 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 尿Na+↓,尿比重↓ 0.5 明显 血Na+<135mmol/L
中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 尿几乎不含Na+和Cl- 0.5~0.75 脉细速、血压↓、站立性晕倒、 血Na+<130mmol/L, 尿少
重 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 血Na+ <120mmol/L 0.75~1.25 木僵、昏迷、休克
【诊断】①病史②临床表现 特点:口渴不明显③尿Na+ 、Cl- ↓,尿比重<1.010④血Na+ <135mmol/L⑤血液浓缩
【治疗】①去除病因②补高渗盐水或其它含盐溶液;③休克者,先扩容(晶、胶体),然后补高渗盐水,补钠量(mmol/L)=(142-血Na+)(mmol/L)×体重(kg)×0.6(女0.5)简易算法:轻度按0.5g/KG,中度按0.75k/KG体重计算损失量④纠酸和补钾
3、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Na+>150mmol/L, 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病因】①摄入水份不够(如食管癌、危重病人等);②丧失水份过多(大量出汗、烧伤渗液、糖尿病大量排尿等)。 【临床表现】 分度 轻 中 重 临床表现 口渴、尿比重↑血浓缩 除上述症状外,尚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化验 缺水量(占体重) 4~6% >6% 血Na+>150mmol/L 2~4% 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烦燥 【诊断】①病史②临床表现 特点:口渴③尿比重↑④血清钠>150mmol/L⑤血液浓缩表现 【治疗】①去除病因②补5%GS(无张力)或0.45%盐水(低张力)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③补钾和纠酸
二、钾的异常
1、低钾血症( Hypokalemia )血钾正常值3.5~5.5mmol/L, <3.5mmol/L为低钾血症
【病因】①钾摄入量不足②钾丧失过多 A.消化液丢失(呕吐、胃肠吸引等)B.使用利尿药C.急性肾衰的多尿期③钾在体内分布异常A.葡萄糖+胰岛素B.组织合成代谢时,K+大量转入细胞内C.碱中毒
【临床表现】 ①神经、肌肉系统:软弱无力→软瘫、健反射减退或消失→呼吸困难; ②胃肠系统:口苦、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 ③中枢神经系统:淡漠或烦燥→嗜睡→神志不清;④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早期T波降低变宽、双相或倒置,随后ST段降低, 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⑤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细胞内外交换:3K+ 2Na+和H+),反常性酸性尿(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
【诊断】①病史②临床表现③心电图改变④血钾<3.5mmol/L
【治疗】①去除病因②能口服者尽量口服补充(KCl, 1~2g, tid)一般补4~5g③不能口服或病情较重者,静脉补充,严重者补6~8g④注意事项A.不能直接静推B.补钾速度<20mmol/h,每日不超过100~200mmolC.休克者, 应先补充血容量, 然后考虑补钾D.注意肾功能, 尿量达40ml/h才能补钾 血清K+ >5.5mmol/L, 为高钾血症
【病因】①进入血液内的钾增多A.补钾过多B.细胞、组织破坏C.大量输入库存血②肾排泄功能减退A.急性肾衰少尿期B.应用保钾利尿剂C.盐皮质激素不足③分布异常(如酸中毒)
【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常与肾衰症状同时存在①轻症者,神志模糊或淡漠、感觉异常、四肢软弱;②重症者,微循环障碍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等; ③心跳缓慢,心律不齐→心跳骤停、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QT间期延长→QRS增宽, PR间期延长)。
【诊断】①病史②临床表现③心电图改变④血钾>5.5mmol/L
【治疗】①处理原发病②改善肾功能③降低血K+浓度A.使钾转入细胞内a.5%碳酸氢钠b.25%GS+胰岛素c.葡萄糖酸钙+乳酸钠+25%GS+胰岛素B.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透析疗法:腹透、血透等④对抗心律失常:应用葡葡糖酸钙
2、额外丧失量(“继续丧失” 丧失多少,补回多少):
①胃肠道额外丧失液:
消化液丧失时等量补液配置比例(%)
丧失的消化液 5%GNS 5%GS 1.25%NaHCO3 胃 普通病人
67 33
100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液 低胃酸病人 50 50 小肠液
70 20 10 67 50
33 50
胆汁和胰液 胰液
②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丧失低渗液体约3~5ml/kg,用糖2/3 + 盐1/3 或糖、盐各半补充 轻微出汗,丧失体液<500ml③显性出汗 中度出汗, 丧失体液500~1000ml 补液成分同上大量出汗, 丧失体液1000~1500m④气管切开, 每日丧失水份800~1200ml,用5%GS补充⑤内在性失液: 较难估计,根据病情判断
3、累计丧失量(亦称已丧失量.或失衡量):根据缺水、缺盐的程度判断。一般当日补1/2,其余1/2在
第2、3日补充。注意:合并休克时,应首先补充丧失的血容量! 表6-3 休克程度与体液丢失量的关系
休克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意识 正常 烦躁或淡漠 谵妄或昏迷 脉率(次/分) <100 100~140 >140 收缩压 70~90 50~70 0~50 脉压差(mmHg) 20~30 <20 窘迫 呼吸(次/分) <25 >25 发绀 丢失细胞外液量(占体重%) 2%~4% 4%~6% >6% 丢失血容量(占总血容量%) <20% 20%~40% >40% 二、举例:
急性肠梗阻女病人,体重50公斤。入院时情况较差, 呼吸深而快, 心率135次/分, 血压69/50mmHg。经过检查提示中度缺水和缺钠,血HCO3- 10mmol/L,Na+122mmol/L, K+ 3mmol/L。问体液应如何补给?
3.综合以上各项总补液量应限制在:1050+2000+1500(即血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丧失量)=4550ml左右
4、补液方案可列表如下
当日补液方案 总补液量: 4550 补液内容 补液成份 1.补血容量 代血浆等 2.纠正酸中毒 5%NaHCO3 3.补钠 5%GNS 4.补钾 10%KCl 5.尚缺 以5~10%G.S补充 补液量(ml) 1000 250 1200 60 2040≈2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