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组织 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是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组织结构单位,是促进学校成员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就是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通过实践和反思、对话和合作,将学校建设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构建起新型的学习文化,谋求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这一特殊的重要的职业群体应当首先形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示范者。“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中把建设学习型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为教师的成长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高效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实施“网联计划”的一个重要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指出:校本研修是实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基础,是现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辅助途径。这些指导性的意见,阐明了校本研修的开展在教师的学习和成长中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叙永县作为西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十五”期间,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的实施及“UNDP403项目”、“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发展计划”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县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初步实现了“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实施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要求。这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优质学习资源,立足于校本开展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提供了条件。
作为西部边远地区的叙永县在教育发展上集中体现为城乡、南北区域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差异较大,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挖潜革新、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依托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致力于将信息化学习资源与创建的具有乡校特色的学习方式整合,为校本研修的开展建立起适合区域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现状的学习型学校组织、不同层次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为教师的学习、研修构建起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促使教师在反思实践与实践反思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在经验的不断积淀、内化、提升的过程中,激活“实践性知识”,自主形成、发展“实践性智慧”,促进不同区域的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设及运作方式
1、乡(镇)小学的建设及运作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