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26)(含解析)
1.(xx·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影响。宗教权威能加强君主专制,但并非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祖先崇拜在皇权产生前即存在,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故D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皇帝以“天子”自居,通过祭天和官员、百姓祭祖的类比来证明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上天。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2.(xx·北京文综)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C.设枢密院
B.设三司使 D.施行将兵法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出现,都源于地方节度使等武将专权、擅权。宋初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A项正确。设三司使和设枢密院的目的是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军权,将兵法是为了解决调兵权和统兵权问题,B、C、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xx·山东文综)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题干强调的是地方行政区划而非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不是各地经济联系,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是指不同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行业或部门,显然与题干不相符,故D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地方的行政区划越来越细,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4.(xx·四川文综)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州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根据表格可知,从秦汉到明清,行政区划从二级制到三级制说明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由此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县”从秦汉到明清没有多大变化,是最稳定的一级政区,A项说法正确;“州”由高层政区到统县政区,说明其地位由高到低演进,B项说法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二级制、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5.(xx·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题干强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A
6.(xx·福建文综)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解析: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
答案:C
7.(xx·安徽文综)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理解题干材料涵义。据题干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选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不能洞察其品行,官员失职后虽被严惩,但已对百姓造成危害。其实质是强调选官应注重个人品性,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实质;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D
8.(xx·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实用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