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题与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7:20: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 1: 把握中心内容

【方法指导】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

【方法指导】

(1)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第 1 页 共 25

(3)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代表人物:陶渊明。③绚丽飘逸: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代表人物:李白、李贺。④形象生动: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代表人物:王维。⑤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曲折倾诉。代表人物:李商隐、晏殊。⑥粗犷豪迈:意境恢弘阔远,积极向上。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⑦慷慨悲壮:多指边塞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⑧沉郁顿挫:内容博大精深,题材严肃,感情深沉。代表人物:杜甫。

3: 遣词用字、词意推敲

【方法指导】

(1)注意诗句中的动词。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赏析方法。首先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 体会作者情感

【方法指导】

(1)结合背景。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

(2)分析诗眼。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月:怀人、思乡。菊:隐逸、清高。梅:高洁。莲:超凡脱俗。兰:

第 2 页 共 25

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

(4)借助典故。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

5: 赏析语言技法

【方法指导】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反复、互文、用典、顶真、对比等。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表达方式有叙述、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五种。古诗词常用到的是抒情和描写两种。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描写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场面描写(动景、静景)。按方法分实写、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有:提供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境,表达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在叙事类文章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①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②渲染:仔细描摹以加强效果。③抑扬: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④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⑤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⑥以动写静:通过描写“动”来体现“静”,更显其“静”。⑦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感伤现实;借评论古代的人或事,影射讽刺现实。⑧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第 3 页 共 25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分类练习与综合运用: 一、山水田园类

(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B.“心远地自偏”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下列选项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第 4 页 共 25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非常精美,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可从炼字、修辞、情感等方面赏析)

4.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爱国忧民类

(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 5 页 共 25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题与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2ix923ob08iiwn479cv9uewu2s0a001e1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