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 2019学年第1次远程课程考试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C卷(开卷)
学习中心 专业 学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姓名________
五 总分
请将全部答案写在本页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2分*5=10分) 题号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3分*10=3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三、判断题(3分*10=30分,√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6 7 8 9 10 1 2 3 4 5 1 2 3 4 5
四、简述题(15分*2=30分)
1.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 B.政府不必根据法律的规范与授权即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进行干预。 C.可以用一种制度来涵盖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
D.通常情况下,失业保险待遇比济贫待遇的保障水平要低
2.认为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但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减低而已。这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A.马斯洛 B.涂尔干 C.瑞林格 D.威廉斯基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是静止不变的
B.在中国,中央财政完全不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的拨款责任 C.在中国,最低生活制度还没有上升到法制化轨道。 D.最低生活保障应当遵循法制化、规范化等原则。
4. 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是:
A.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B.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 C.合作医疗保障模式 D.私营医疗保障模式
5. 政府对企业年金计划的监管主要体现在: A.强制企业建立年金计划
B.对企业年金计划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C.政府直接向企业年金计划中注入资金
D.企业年金资产的管理必须完全交由政府进行投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目标的是:
A.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B.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C.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 D.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2. 以下属于社会保障功能的是: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互助功能
3.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 : A.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B.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
C.对市场失效与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D.提出出收入均等化和国家干预论等观点 4. 关于再分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再分配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公共权力为基础的,其运行效果的优劣受制于政府可运用的经济资源和强制力的大小。
B.税收与财政是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财政分配是政府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基本途径。
C.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保障水平越高,国家利用社会保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规模越大。
D.社会保障制度越不健全,保障水平越低,国家干预收入分配的力度就越大。 5. 采用集散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6.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大多是绝对贫困 B.发达国家的贫困基本上属于绝对贫困 C.农业社会的贫困属于绝对贫困 D.工业化社会的贫困属于相对贫困 7. 以下采用中央政府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是 :
A.英国 B.澳大利亚 C.新西兰 D.美国 8.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互助保障是民芝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B.互助保障是国家的法定社会保障 C.互助保障在实施中具有强制性 D.互助保障往往表现为群体的自觉行动
9. 在中国,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就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A.重新就业的
B.应征服兵役的
C.已经领取2个月失业保险金的 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10. 以下哪些情况下,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不得视同工伤: A.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B.因公负伤致残 C.醉酒导致伤亡的 D.自残或自杀的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 鉴于社会保障独特的性质,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来发展或许更有利于社会保障理论的健康发展。
2.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使完全形态的自助成为不可能。
3. 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4. 构成慈善事业时代的三大支柱,是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与民间慈善事业。 5. 中国实行的是混合型保障模式。
6. 社会保险是属于公共政策与公共品范畴,商业保险则是私人经济范畴。
7. 在组合投资中无法被分散的,是所有投资者都要承担的、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风险是非系统性风险。
8. 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大多都采取多层次体系,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单一层次保障明显不同。
9. 中国采取的工伤鉴定方法是劳动能力鉴定法,从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程度两个方面对劳动者因工致残后的劳动能力进行等级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