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生活区用地规划的重点是( )
A.公共中心用地规划 B.住宅建筑用地规划 C.环境保护用地规划 D.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答案: B
2.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核心是( )
A.土地适宜性评价 B.土地生产潜力 C.人口资源 D.环境 答案: B
3.基本农田规划双轨并行原则是指( )
A.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 B.规划与实施同时进行 C.县、乡规划同时进行 D.长远和目前同时规划 答案: A
4.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城市中心 D.城市近郊区 答案: C
5.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属于( )规划
A.总体规划 B.详细规划
C.专项规划 D.结构规划 答案: C
6.综合评价首先考虑的是( )
A.需要性 B.收益 C.消耗 D.效益 答案: A
7.土地资源配置状态借助于( )加以表现和反映
A.土地利用结构 B.土地数量 C.土地质量 D.土地效益 答案: A
8.我国铁路一般划分为( )级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 C
9.土地利用时应遵循( )的原则
A.社会效益优先 B.经济效益优先 C.生态效益优先
D.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 答案: D
10.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 )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用地 D.交通用地 答案: B
11.牧草地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不包括( )
A.草场规模 B.生态效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 答案: A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 )
A.合理配置 B.一体化配置 C.专项配置 D.详细配置 答案: A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 )。
A.集镇
B.乡(场)镇 C.城市 D.城镇 答案: C
14.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是( )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C.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 D.居民点用地规划 答案: D
15.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应采用( )
A.经济评价 B.技术评价 C.综合评价 D.资源评价 答案: C
16.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 )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 答案: A
17.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于( )
A.地下水 B.地表水 C.海水 D.大气降水 答案: D
1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 B.居民点用地规模 C.城市用地规模 D.非农业建设用地 答案: B
19.水土流失地区土地整治规划的根本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管理措施 D.土地保护规划 答案: A
20.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 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答案: B
2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
A.高产田的85%以上 B.耕地的80%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 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答案: B
22.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总量不减少。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答案: A
23.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必须以( )为依据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村镇规划 C.耕地规划 D.国土规划 答案: A
2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
A.10年 B.15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