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
一、名词解释 4个
出入境动物检疫:出入境动物检疫是指进出我国国境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口岸动物检疫机关实施的检疫。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临床检查的方法:又称临诊检查法,即应用兽医临床诊断方法,对动物进行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以分辨病健,并得出是否是某种检疫对象的结论和印象。
沉淀试验: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血清、组织浸出液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参与下,经一定时间的作用,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同补体结合,把含有已知浓度的补体反应液中的补体消耗掉使浓度减低,以检出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腺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引起的以鸡产蛋率下降为特征的的一种传染病。
鸭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二、选择17个、填空30个、判断10个、问答5个、综合分析题2个
※动物检疫的特点:动物检疫具有预防性、法规强制性、技术性强和国际性4个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法律规定,我国动物检疫分为出入境检疫和国内检疫两大类。 产地检疫检验实施报检制度,是在动物离开饲养地之前进行的检疫检验,目的是确保不会有病畜禽进入流通环节。
动物疫病指的是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病毒的分离方法:
(1) 细胞培养:用分散的活细胞培养称细胞培养。 (2) 动物试验:这是最原始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3) 鸡胚培养;用受精孵化的活鸡胚培养病毒比用动物更加经济便捷。 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1)流行病调查与分析(2)临床检疫技术(3)病理学检查 (4) 病原学检查(5)免疫学检查法 我国1956年消灭的第一个疫病:牛瘟 绵羊痘和山羊痘属于一类动物疫病 我国消灭的第二个疫病:牛肺疫 棘球蚴病 :又称包虫病,是由带科棘球属的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
球蚴)寄生于牛、羊、猪等哺乳动物、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等器官及肌肉内的一种绦虫蚴病。
日本血吸虫病感染阶段尾蚴。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猪链球菌病: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用组织或血液或脓汁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有革兰氏染色阳性(紫色)短链状球菌或卵圆形细菌,也可呈单个散在或成双排列,无芽孢,有的可见到荚膜,即可初步确诊。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早期诊断方法X光。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气喘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猪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病变的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主发于绵羊。本病除感染绵羊外,也感染驼鹿、白尾鹿、叉角羚羊、瞪羚、薮羚、大角绵羊、黑尾鹿、麋及转角牛羚等多种野生反刍动物。
临床检查分类: 在临诊检查中,一般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的原则。 1.群体检查:就是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的现场临诊观察。群体划分:同一来源、同一批次、或同一圈舍的动物化为一群。禽、兔、犬还可以按笼、舍划分。运输检验时,可以按车、船、仓等批次进行。 检查方法:(1)静态检查:深入圈舍、车、船检查动物自然静态下的表现,精神、外貌、营养、卧姿、呼吸、反刍状态、髯、羽等情况,注意有无昏睡、咳嗽、气喘、呻吟、流涎等反常现象。 (2)动态检查:检查运动时的头、颈、腰、背和四肢状态。注意有无跛行,麻痹、弓背弯腰、步态蹒跚、离队掉队和运动后咳嗽或呼吸异常等现象。
(3)饮食状态检查:检查进食、吞咽和反刍时的反应状态。注意有无少食、少饮、贪饮、异常采食、吞咽困难、呕吐等情况。
2.个体检查:个体检疫是指对群体检疫中检出的可疑病态动物进行系统的个体临诊检查。其目的在于初步鉴定动物是否患病、是否为检疫对象,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疫。一般对在群体检疫中无病的动物也要按5%-20%抽样做个体检疫。若个体检疫发现患病动物,应再抽检10%;必要时,应全部进行个体复检。
(1)视诊:观测外部表现,精神、行为、姿态、被毛;皮肤、口蹄、趾间有无肿胀、水疱、脓泡及溃疡等;可视粘膜是否苍白、潮红、黄染,有无分泌物或炎性分泌物等。(破伤风患畜形似木马状,神经性马立克氏病病鸡俩足呈劈叉状)
(2)触诊:脉搏,耳、皮温度,淋巴结大小、形状、硬度和有无肿胀,皮肤有无结节和出血点。
(3)听诊:直接听动物的叫、咳;听诊器听心、肺、和胃肠蠕动声音。
(4)检查:检查“三数”,即体温、脉搏、呼吸数。“三数”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指数,其变化可提示许多疫病。要在充分休息和静态下检查。
凝集试验包括直接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前者用于疫病的诊断、细菌的鉴定等,如布鲁氏菌病及鸡白痢的平板凝集试验、伊氏锥虫病诊断和沙门氏菌的鉴定等;后者以间接血凝试验应用最广,如鸡新城疫、口蹄疫和血吸虫病的检疫。
常用的沉淀实验有琼脂扩散试验和环状沉淀反应,前者是马传染性贫血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后者是定性试验,反应在小试管中进行,当沉淀素血清与沉淀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在两液面接触出现致密、清晰明显的白环,即环状沉淀反应阳性。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置于琼脂凝胶板的对应孔中,两者各自在凝胶中向四周自由扩散,当抗原与抗体相遇,在比例合适时形成沉淀线。 判定标准:当抗原抗体向外自由扩散而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在相遇处形成一条或数条白色沉淀线,即琼扩试验结果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判定标准: 应该先观察对照管,除阳性对照和SRBC对照管完全不溶血以外,其他
对照管应完全溶血,方可证明试验结果可靠,若有不溶血现象说明试剂或操作有误。在对照管结果与预期相符合的情况下,待检管呈现溶血现象时为阴性反应,不出现溶血现象时为阳性反应,并按以下标准判断溶血程度,以出现“2+”以上反应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抗体效价。 溶血程度判断标准: “4+”:100%不溶血(不溶) “3+”:75%不溶血(微溶) “2+”:50%不溶血(中度溶血) “1+”: 25%不溶血(大部分溶血) “- ”: 完全溶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夹心法 此法常用于检测抗原。将已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标本(含相应抗原)与之结合,温育后洗涤,加入酶标抗体及底物溶液进行测定。(2)间接法 此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将已知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血清(抗体)与之结合,洗涤后,加酶标抗体和底物进行测定。 动物检疫的作用:(问答)
(1) 监督检查作用。检疫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检查,按规定尚需对被检疫一方的行
为进行检查。
(2) 检测动物疫情。检测动物疫情就是及时发现、收集、整理、分析动物疫情。
(3) 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检疫、扑杀病畜、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产品及
污染物等手段,达到消灭疫源、净化疫病的目的。
(4) 保证动物产品的质量,增进人民健康。通过检疫发现患病动物或者染疫动物产品,
合理处理患病动物或者染疫动物产品。
(5) 维护和促进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 口蹄疫:
1、临床症状:(1)动物患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患病动物口、鼻、乳头及蹄部等处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发病过程中可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流涎增多,跛行或不能站立等,一般取良性转归,糜烂逐渐愈合,全身症状逐渐好转。(2)但如有细菌性继发感染,可使糜烂加深,形成溃疡,全身症状加剧,有时可并发纤维素性坏死性口膜炎、咽炎、胃肠炎、乳房炎,严重者可死亡。 2、病理变化:(1)除可见口腔、鼻、蹄部水泡和糜烂外,在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粘膜有时可见圆形烂斑和溃疡,真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2)恶性口蹄疫时,心脏的变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心肌外形保持正常,质地柔软,常呈混浊灰色,在其上散布有明显的灰黄色多发性斑点状和条纹状的病灶,其颜色交错,俗称“虎斑心”。 3、实验室检疫(1)病料的采集:取有明显症状的数头动物病变部位未破水泡皮2g,加pH7.6甘油磷酸盐缓冲溶液(1:1)10ml保存,或无菌抽取水泡液2ml;(2)电镜直接诊断:病毒呈球形,直径(23±2)nm,无囊膜,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3)病毒分离:将病料(如为水泡皮需剪碎研磨,加双抗、冻融离心,取上清)接种到长成单层的适宜细胞上,吸附、培养,24h后观察有无细胞病变。若无细胞病变,应于培养48h后取出盲传,有时7-8代才出现细胞病变。(4)动物试验:0.2ml病料接种2-4日龄乳鼠颈背皮下或1ml接种3-5日龄乳兔,48-96h后出现麻痹症状,最后窒息死亡;或0.05ml接种400g以上豚鼠后肢跖部皮下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