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版)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6:10: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心整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r52 Mn55 Ge73 Ag108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共42分)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答】选D.解:A.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类物质,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苯并芘等稠环芳香烃物质,可致癌,故B正确; C.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流感病毒是蛋白质,故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解答】选A.解: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2NA,故A正确;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页脚内容

=1mol,含氢原子数为

精心整理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选B.解:A.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故A错误; B.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

C.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C错误;

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解答】选C.解: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应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A错误; B.NO易和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易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3+易水解生成Fe(OH)3而产生浑浊,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应该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出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纯净的氯气,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误;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页脚内容

的原理子交换和SO42﹣阻挡不( ) 水会带应该将故D错

精心整理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解答】选B.解:A、阴离子向阳极(即正极区)移动,氢氧根离子放电pH减小,故A错误; B、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通电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区放电生成水和氧气,使得氢离子浓度增大,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使得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与钠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

C、负极即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

D、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故D错误.

1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答】选D.解:A.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所以氨水滴定盐酸需要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

B.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错误;

C.M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Cl﹣),该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但水的电离程度较小,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Cl﹣)>c(H+)=c(OH﹣),故C错误;

D.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OH﹣)=0.10mol/L×1.32%1.32×10﹣3mol/L,c(H+)=<12,故D正确;

mol/L=7.6×10﹣10mol/L,所以该点溶液pH

﹣1

的盐

页脚内容

精心整理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解答】选:C.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0.01mol?L﹣1r溶液的pH为2,则r为HCl,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l与q,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q为HCl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 A.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H)<Y(O)<X(C),故A错误;

B.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Y(O)>Z(Cl)>X(C),故B错误; C.氧元素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C正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 二、解答题必选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26.(14分)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2NH4Cl

列说法正

CaCl2+2NH3↑+2H2O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d→c→f→e→i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页脚内容

精心整理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N2+12H2O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①Y管中 红棕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

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色气体慢慢变浅 8NH3+6NO2Y管中有少量水珠 ③ Z中NaOH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溶液产生倒吸现

④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

压强小于外压

【解答】解:(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与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Ca(OH)2+2NH4Cl2+2NH4Cl

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A;Ca(OH)CaCl2+2NH3↑+2H2O;

②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制备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盛有碱石灰干燥管干燥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可以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的发生,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故答案为:d→c→f→e→i;

(2)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则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无色氮气,所以看到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所以打开K2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故答案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NH3+6NO2=7N2+12H2O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

置恢复到室温 打开K2

Y管中有少量水珠

③Z中NaOH溶液产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

生倒吸现象

强小于外压

27.(15分)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页脚内容

(完整版)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精准解析)(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4vta6reny06i7k4fff923x6i11fyp00ro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