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时,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读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学情与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位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首富于儿童味的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通过描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走过,踩下的脚印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使学生了解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
对于一年级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认识常用的汉字,不认识的也可以借助拼音来完成拼读。但是他们还没有掌握诗歌朗读应注意的停顿和语调,所以还需教师多多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竹、牙、马”等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 3、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
4、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难点】
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一则谜语,比比看谁更聪明: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也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物)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同学们喜欢下雪天吗?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雪景图吧 (出示图片)
看到这漫天飞舞的大雪,你想不想到雪地里去玩啊? 生:想。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除了我们喜欢到雪地里去玩,小动物们也喜欢下雪天,看!他们跑到雪地里玩了,瞧!他们还在雪地里画画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想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吗?我们快来学习课文吧!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104页,(出示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请在文中圈出本课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范读课文。
3.下雪了,开不开心?那谁能用开心的语气读一读课文? 4.学生读课文。 5.出示生字词
méi huā bú yòng jǐ bù chéng le q?ng wā 梅 花 不 用 几 步 成 了 青 蛙 wèi shén me cān jiā dòng lǐ shuì zháo la 为 什 么 参 加 洞 里 睡 着 啦 带拼音找生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及时纠正字音)。 讲解多音字(着)--组词: (睡着zháo)、(看着zhe) 去掉拼音,找生读、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中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加减偏旁,生活中识字。 开火车读词语。
这些生字宝宝带着他们的小伙伴来爬楼梯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词语,左右组赛读。 同学们真棒!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句。
出示美丽的雪景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这美丽的雪地里你想做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等)
下雪了,除了我们想去雪地上玩,还有谁想去雪地上玩呢?(小动
物)
出示课文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引导学生说一说“一群”的意思(表示数量很多,而不是一个)。 我们这篇课文里都迎来了一群什么小动物呢?(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换成一群什么呢?人、大雁、羊、蜜蜂、鱼……
2、学习第三句。
(1)、雪地里迎来了第一位小画家,他是谁呢?又在雪地上画了什么呢?
多媒体播放课件,图片出示小鸡、鸡爪印,请同学们补充句子 我看见 从雪地上走过 ,它的脚印像 。 因为( )的脚印像( ),所以( )画( ). (2)、学习生字 “竹”
出示小鸡脚印与竹叶,学生进行对比。
出示生字“竹”,学生书空笔顺,师范写,讲解生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笔位置。
学生给“竹”字组词。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教学方法同上。 (4)、学习生字“牙、马” 教学方法同“竹” (5)、指导读第三句
出示句子: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学生补充,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我是……,我的脚印像…… 3、学习第四句。 (1)读句子。 (2)我们画画用什么?
(3)思考: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呢?(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小结:的确,这些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不用颜料不用笔,只用它们的爪子或蹄子或脚掌在雪地上走几步,就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怪不得把它们称为“雪地里的小画家”。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课下试着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3、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画画? 它们又会画些什么?把它编进诗歌吧!
板书设计: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学情分析
1、这一学期的学习即将进入尾声,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学习模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具备了一些识字能力和学习习惯。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尽可能的在学习中通过多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及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他们在玩乐中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本课的生字都属于比较简单常见的,在指导学生书写、掌握基本笔画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读准汉字的读音,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本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6-7岁的儿童,他们还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3、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较强,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合作交流。
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如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的能力,这是本学期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雪地里的小画家》效果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应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讲完这节课,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都是蛮高的。在快乐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从教学中我觉得今后我更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在以后教学中,我会认真做每一件事,多学习,相信这样我会进步的更快。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3篇课文都以小动物作为主人公,能激起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本课更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且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测练习
一、读一读,连一连。
dòng cān la wā yòng méi zhú
梅 用 蛙 洞 参 啦 竹
二、数一数,填一填。
牙 竹 月 成 为 加 步 用
四画的字; 五画的字;
六画的字; 七画的字;
三、比一比,再组词。
竹( ) 马( ) 牙(
比( ) 鸟( ) 才(
四、看拼音写词语。
zhú zi yuè yá mù mǎ bú yòng
( ) ( ) ( ) (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 )雪了,( )雪了!
雪地( )( )( )( )群(
小鸡( )叶,小狗画梅( ),
小鸭画枫( ),小( )画( )(
( )( )颜料( )( )(
( )步就成( )幅画。
青蛙( )( )( )没参加?
) ) chéng la ( ) )画家。 )。 , )
他( )洞( )睡( )啦。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接着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此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因为课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
从整节课下来,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学生都比较喜欢雪,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想要认识雪地里的几个“小画家”。2、学生因为对雪十分感兴趣,所以很高兴去读这篇小儿歌,在认读生字过程中,能够说学生学得相对比较简单。3、从最后的课堂检测来看,80%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对生字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4、在认识“小画家”的画时,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因为“小画家”的脚印像什么,所以说是谁谁画什么。
但是在这堂课的识字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仔细分析一下,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1、在开火车以及个别认读的过程中,看出有一部分学生平翘舌掌握的不是很好2、在课上,还缺少了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更好的培养语感。3、在识字中,缺少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让学生对学生的识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4、在识字过程中,缺少了对学生的多样性的表扬与鼓励。
另外,在这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课外的延伸,让学生试着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儿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想想还有什么动物可以画什么,试着编进儿歌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更好的朗读和记忆课文,为第二课时,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铺垫。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一些不足已经是我认识到的,但更多的可能还是我没有认识到的。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有待于我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标分析
我将整节课牢牢锁定在“有趣”上,导入部分就运用猜谜语加上动态的雪景图配上轻快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绪拉入到漫天飘雪的寒冬,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后,展开整节课“有趣”的教学环节。
(一)识字有趣
根据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在此基础上学习独立识字。 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我重点落在“识字有趣”方面,通过随文识字,将不同的识字方法穿插进本课当中,润物无声地把识字的方法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在有趣地识字中喜欢学习汉字,掌握识字方法。
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初步与本课的生字见面,感知字形,使学生有了浅显模糊的印象之后,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引导学生用生字拆分法,一字带多字的方法学习生字,让学生在对下雪感到惊喜的时候,在对小画家画画感到惊喜的时候,在对青蛙没来参加而了解冬眠知识的时候将识字任务完成。
(二)阅读有趣
通篇读文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被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有趣吸引。课标指出,在阅读方面,在阅读的同时,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本文的重点阅读部分是中间小画家们的四幅画,先是由课件展示小画家作画的图片,在视觉上对学生进行小小的刺激,再顺着学生的惊喜的情绪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在雪地里作画的快乐。学生看小动物在雪地里玩得如此开心,心中的快乐难以抑制,课堂的高潮悄然来到,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想在雪地里玩什么,怎么玩与大家分享,使整节课在“有趣”的氛围中快乐地结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