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机司机与喷射手不能直接联系时,应配备对讲机,以保障前后场信息畅通,协力配合。
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喷射时,喷头处的工作风压以保持在0.10MPa左右为宜,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喷射混凝土上、下层及相邻段的接茬,应做成斜坡搭接,搭接长度一般为喷射厚度的2倍以上;喷射时散落的回弹物应及时回收利用,但不宜作为喷料重新喷射。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宜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
初喷混凝土应在边坡修整后尽快进行,以稳定基坑壁面,防止土层出现松弛或剥落;钢筋网铺设完毕后,还要再进行复喷,复喷的一次喷射厚度宜为50~70mm。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与第一层喷射混凝土的间隙不宜小于20mm;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
(3)钢筋制安质量保证措施
钢筋进场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钢筋注意保护,上覆下垫,避免钢筋摆放过久锈蚀。 钢筋预制必须严格按照钢筋翻样图施工,尤其是钢筋弯曲须满足规范要求,保证弯角135°。
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5d,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少于10d。 钢筋网背面必须设支架垫,保证保护层厚度。
四、砼管桩锚拉支护施工方案
1、结构图示
在隧道东西两幅靠近周边建筑物侧,为了保证周边建筑物安全,同时考虑到工期要求,采用高强预应力砼管桩锚拉支护。管桩采用φ500高强预应力砼预制管桩,间距1.0米,2层(局部3层)预应力钢绞线锚拉。详细结构见附件3:砼管桩锚拉支护结构剖面图。
2、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静压支护管桩 施工冠梁
基坑开挖至锚索位
施工锚索 施工下一层直至坑底 施工腰梁
张拉锁定
基坑封底 3、工序详述
1)
施工准备
施工放样:施工前,撒石灰放样出管桩外边轴线,按照设计间距定出管桩桩位。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对已定好的轴线进行复核,根据结
构桩位图逐位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管桩检验:管桩进场时必须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范对管桩构造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不满足设计和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其更换。
桩基摆位:采用山河智能液压静力压桩机ZYJ120型,功率15KW。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压实,桩机移动到相应桩位,垫实、对中、调平。
2)
静压管桩
用桩机自带吊索将管桩拖拽到桩位附近,慢慢提升使之逐渐垂直,直至脱离地面,人工扶持配合对中,施压固定,调整垂直度在设计要求内,施压压桩直至设计深度。
3)
施工冠梁
排桩施工完毕,开槽到冠梁底位置,清除多余桩头,清理连接面的残渣、浮土,在冠梁底部铺筑砂浆垫层,安装钢筋,封闭模板,浇筑冠梁混凝土。
4)
基坑开挖至锚桩位置
开挖基坑至锚桩位置,由于靠近道路侧基坑采用放坡挂网喷锚支护,故此,基坑开挖同时满足放坡喷锚支护施工分层开挖要求。在管桩支护侧,随着基坑开挖,在坑壁安装钢筋挂网,喷射护壁砼面层,渗水处注意安装泄水管。
基坑开挖必须坚持分层开挖,先锚后挖,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密切配合,严禁超挖。机械开挖时,坑底、坑壁须留30cm土层由人工挖掘
修整。
5)
施工锚索
基坑施工至锚索底面位置,即可进行锚索施工。施工前先进行锚索孔位放样,然后钻孔、安装锚索、注浆跟进连续施工。钻头直径不得比钻孔直径小3mm以上。锚索配装架线环定中器,自由段套波纹管使钢绞线与水泥浆隔离,全孔灌注C20水泥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波纹管长度须同时满足穿透腰梁的长度。
6)
施工腰梁
护壁钢筋混凝土面层形成后,安装吊模至腰梁位置,绑扎钢筋骨架,安装锚头,最后封模,浇筑混凝土。支模、浇筑混凝土时注意锚头定位及保护,要求平面位置与角度准确,锚头采取封堵措施,避免水泥浆渗入。腰梁达到早期强度、拆模后须及时跟进养护,尤其是锚索位置,保证混凝土强度。
7)
张拉锁定
待腰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并且孔内注浆达到设计强度,方可对锚索施加预应力。锚索采用分级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持荷稳定,不衰减时锁定,从锚具量起,留10cm钢绞线,多余部分切除,对锚头及钢绞线涂防腐剂保护。
8)
施工下一层直至坑底
按照4~7工序,继续开挖基坑,进行锚索施工,直至基坑底。
9)
基坑封底
开挖到基坑底,及时浇筑封底砼,并注意设置排水沟、集水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