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编号:
XXX工程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
XXXXX公司 XXX年XX月
施工方案签名页
项目名称 XXX线路工程 作业内容 人工挖孔桩基础开挖施工方案 批 准 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或专业副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审 核 施工单位技术部门主任或副主任 年 月 日 编 写 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注 方案应有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2
1 编制依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标准号 GB 50233-2014 GB 50202-2002 GB 50201-2012 DL/T 5092-1999 JGJ 94-2008 Q/CSG 411002-2012 引用标准、规程、规范及资料名称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Q/CSG 11105.1-2008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Q/CSG 510001-20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DL 5009.2-2013 桂建管[2014]87号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电力线路》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手册》 《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 关于严格限制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通知 本工程基础施工设计图纸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注:编写方案时须根据最新颁布的标准、规程、规范进行动态更新,保持使用有效版本。 2 工程概况
XXX线路工程起于XXX变电站,终止于XXX变电站,线路全长XXkm,杆塔共XX基。工程施工工期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本工程的基础型式有XXX,其中人工挖孔桩基础有XX基,使用情况如下表: 桩号 桩径(mm) 桩长(mm) 使用桩数 3 施工组织措施 3.1 施工组织结构
#XX、? XXXX XXXXX XX #XX、? XXXX XXXXX XX #XX、? XXXX XXXXX XX ? ? ? ? #XX、? XXXX XXXXX XX 3
工作负责人:XXX 电话:XXX 技术负责人:XXX 电话:XXX 安全负责人:XXX 电话:XXX
工作班人员:(一个作业组)技工XX人,辅助工XX人, 共 XX 人 职责:
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指挥工作班人员安全开展各项工作,完成本工程项目。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本项工作提出技术方案并协助工作负责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安全负责人:负责对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制止违反安规等规章制度的行为和现象。
施工人员:服从工作负责人的指挥,按照施工工艺标准按时完成工作负责人所安排的工作。 3.2 施工组织分工
第一组:挖土、清坑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坑内开挖土方。 第二组:XXX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对坑内挖出的土方提运堆放。 第三组:护壁浇筑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护壁材料运输及浇筑等工作。
4 施工技术措施 4.1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4.1.1 工作地点:本线路工程人工挖孔桩线路段。
4
4.1.2 人工挖孔必须是按从上到下、先中间后四边的顺序开挖,并按设计桩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尺寸。
4.1.3 人力挖孔和机动绞磨提土操作应设专人监护,并密切配合。提土机构要有防倒转装置。
4.1.4 提土斗应为软布袋或竹篮等轻型工具,绞架刹车装置应可靠。
4.1.5 孔内挖出的土石料装入吊篮,采用提升设备将泥土垂直运输到地面并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5m范围内,堆土高度不应超过1.5m。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4.1.6 按设计要求设置护壁。护壁拟采用现浇模注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标号与桩身设计标号相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宜高出地面150~200mm,使其成为井口围圈,以阻挡井上土石及其它物体滚入井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 4.1.7 采用混凝土护壁时,每节护壁必须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1.8 坑底面积超过2m2时,井下作业不得超过2人,挖掘时不得面对面作业。每次井下作业不得超过2h。
4.1.9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当孔深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对孔内强制通风补养,风量不宜少于25L/s。每天应先对孔内送风10min以上,人员方能下井作业。 4.1.10 井下照明应采用矿灯或安全灯。电源线采用低压防水绝缘电缆引下,电压不大于36V。
4.1.11 人员上下井须使用应急软梯,并采取防坠落措施,如使用速差防坠器。 4.2 施工步骤及方法 4.2.1 施工作业流程
复测分坑→平整场地→挖第一节桩土方→扎护壁钢筋、支模、浇灌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设置垂直运输架、吊土桶,安设鼓风机、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扎筋、支模,拆上节桩模板,支第二节桩模板,浇捣第二节桩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桩挖土、扎筋、支模、浇砼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清理基坑→对桩孔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4.2.2 现场准备
1、基础开挖施工前,首先完成路径复测及基础分坑。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