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朝代: 唐代 体裁: 五律 题材: 赠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
①选自《王子安集》。少府,官名。之任,去上任。之,往,到。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②城阙:这里指长安。辅:辅佐,护卫。三秦:指关中地区。③五津:津,渡口。④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⑤海内:四海之内,天下。⑥比邻:近邻。⑦无为:无须,不要。⑧歧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的地方。 【诗词翻译】
三秦护卫着京城长安,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的五个渡口迷迷雾雾。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做官而远游他乡的人。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像近邻一样。因此还是不要在分手的地方,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吧。
2、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3、 赏析词语和句子
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劝勉朋友不要为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豪迈,心胸旷达。 ⑶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应该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 4、 体会诗句的语言和写法
⑴ 用质朴的语言,摆脱了历来送别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意境开阔。
⑵ 手法严谨,起承转合清晰明了。起句写景,承句写送别心情,转句一改离别的凄婉,结句劝慰友人,表达了真挚情感。
- 9 -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绝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解释词义和句意。 【词语注释】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②千寻:极言塔高。③闻:听说。④眼:视线。⑤缘:因,因为。
【诗词翻译】
高高的飞来山上耸立着千丈高塔,听人说晨鸡初鸣时,在塔上能看到日出。(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是因为登到最高处能极目远望。
2、诗人情感:全诗表达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欣赏赐予和句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山高、塔高,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暗含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浮云”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②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③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扰,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语言和写法: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
- 10 -
《泊秦淮》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题材:讽喻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解释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选自《樊川诗集注》。泊,停泊。②笼:笼罩。③商女:卖唱的歌女。④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诗词翻译】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我们停船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店的地方。卖唱的女子竟不知道亡国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在唱着亡国的曲子《玉树后庭花》。⑤晚唐的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2、作者情感: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晚唐统治者的批评讽刺。 3、欣赏词语和句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朦胧冷寂的水边夜色。
(!)两个“笼”字用的精妙,请赏析。两个“笼”字连用,准确形象的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渲染冷寂的氛围,②烘托作者内心的伤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犹”字怎样理解?
“犹”,还,一个“犹”字形象的表现了晚唐统治者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晚唐统治者的批评讽刺。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国之音,实际讽喻听歌的封建统治者,因为他们只顾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3)诗中用一个“笼”字写出朦胧冷寂的特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4、语言和写法
叙议结合,借古讽今。
- 11 -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体裁:七律 题材:田园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理解词义和句意。【注释】①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②腊酒:冬天酿的酒。③足鸡豚:指有丰盛的菜肴。豚,小猪。④春社:民间节日。⑤闲乘月:趁着月色出外闲游。⑥无时:随时。【翻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农人待客有充足的鸡肉、猪肉等丰盛的菜肴。重重山,道道水,在疑惑无路可走时,我忽然看见一个花红柳绿的村庄。吹箫击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临近了,农人穿布衣衫,戴普通帽,简朴的古风依然存在。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会拄着手杖随时在夜里叩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2、作者情感:通过描写山西村秀丽的山野风光和淳朴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之情。
3、欣赏词语和句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用的好,试分析。“足”,充足、足够,渲染了农家丰收的喜悦又赞美了村民的热情好客。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此句广为传颂的原因) ①这两句写的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②写出了诗人由疑虑到欣喜的心情。
③写景中包含人生哲理:只要人们用于面对挫折,那么前方将是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现在常用此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不放弃希望,坚定信念,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转机。也可以用来形容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3)、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意境相同。 (3)写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和民风淳朴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与恋恋不舍。
(5)作者游山西村有哪些深切的感受?(或作者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①景色优美 ②民风淳朴 ③主人热情 4、语言和写法。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