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践证明,通过创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会逐渐增强,对行为目的较为明确。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创新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如《孔乙己》一文的续写,首先要学生明确续写的目的是体会封建社会教育制度造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冷漠的人际关系,续写才可能出现不符合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动机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创新意识活跃起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作者选出了三个典型事例“你认为他们还会有哪些感人的事?”这两个问题。只有在激发学生对“最可爱的人”的崇高的敬意后,学生才能想象出“最可爱的人”的“最可爱的事”和现实生活中最可爱的人。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此,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不同内容,可设计导学、自学、研讨等课型。并且对不同的创新活动,不同的答案,教师都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创新成果带来的喜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创新就意味着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思维去用独特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从而产生新认识、新途径去解决问题。那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创造这些条件的前提。只有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用真挚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去鼓励和激发他们多提问题,敢说、敢讨论,从而产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如《草船借箭》一文中有学生提出鲁肃如果不借给诸葛亮船,那么诸葛亮是否还能如期完成任务这类的问题,说明这名学生就善于思考,能去发现问题。如果这位学生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激发他的兴趣;同时其他同学也会跃跃欲试。这样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才能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