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 ②学生分组观察。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课本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及生活环境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组织学生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教师小结: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板书设计:水滴里的生物 微小个体 特点能游动 和人一样都有生命
微生物生存环境:空气中水里泥土里 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证明有生命:发现物体上的霉斑慢慢扩大 作业布置:
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才可以看清 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 我们认识的微生物种类有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酵母菌在,霉菌在,细菌在,病毒在。 课后反思:第二课《做酸奶》 教学目标: 能自制酸奶
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保温杯酸奶鲜牛奶白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谈话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全班汇报并交流。
质疑问难:在吃鲜牛奶和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三、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
a.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b.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c.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个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繁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