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江苏省江都中学 李荣志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一个单元的最后均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作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而且也为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综合探究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自2005年9月在我省实施以来,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对综合探究课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推动了综合探究课教学实践的发展。但相对于新课程的要求而言,当前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单就从教师方面来讲,主要表现为:
1、重知识轻能力 有些教师不能理解综合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错误地认为就是单元复习课,可开展也可不开展。即使上综合探究课,也多是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直接把探究内容纲要和课题结论简单地灌输给学生,使生动的探究活动局限于固定的框框之中,影响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探究课形同虚设。 2、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综合探究无非就是搞点花架子,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热闹闹,看似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实质却是忽视了师生思维深层次的互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收获却甚少,挫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重教材轻变通 有些教师对教材和教参很虔诚,机械地实施综合探究课,完全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和提供的路径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取舍,一切依本行事。而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步骤公式化,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变通。表面上看很全面、严谨,实际上可能每一点都没有充分展开,且刻板化的探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难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 4、重自主轻指导 政治课探究学习应该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双丰收”,但部分教师误把让学生的自主活动等同于“放任自流”。上综合探究课,教师完全退居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成后进行整合和小结,学生的疑问仍然存在于大脑之中未得到有效解决。 5、重结果轻过程 许多教师对探究活动课上得是否成功,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得出探究结果,却忽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识、方法、能力等。仅仅关注结果是不全面的,这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探究结果是失败的,但学生在活动中所得到的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值得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能力。
二、综合探究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为新生事物,综合探究课在其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何让综合探究活动这一新课程的亮点闪亮,难点得以突破呢?我们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探究课题要精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共安排了16个综合探究活动,新课标要求每个综合探究一课时,但要真正开展好一个综合探究,一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在活动中学生要查阅资料、回顾知识、列举案例、分析比较、尝试制定规则。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使得许多探究活动不能展开,只能在课堂上把相关的知识点简单地提一提、议一议,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探究过程,把握探究方法。 开设综合探究课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我们无须担心舍弃一些综合探究课题会造成学生知识断点和理论盲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大胆取舍,寻找切合学生实际、
1
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操作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课题。每学期重点开展好一个综合探究活动,让学生有一次完整的体验。这样,有利于综合探究活动更加具有可行性,更加生活化。 2、探究重点要摸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进行探究活动前必须认真研究综合探究的活动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知识组织探究活动。否则,就会出现该探究处不探究,不该探究处空探究的状况。为此,我们必须充分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正确理解教材的基本思路,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明确具有探究意义的关节点,准确设置探究情景,有效组织探究过程。 例如,《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的综合探究目标是: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创业素质,试选创业之路。根据这一活动目标,很显然教学重点是“就业和自主创业”。活动全过程都要围绕“就业和自主创业”这一重点展开。比如,①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就业应具备的素质;②收集创业成功人才的具体事例,分析创业应具备的素质,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否每个人都能自主创业? 3、探究任务要巧设
有的综合探究活动过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有形式无实质,有活动无内容,表面上有设疑有探究,实际上是为探究而探究,所探究的问题要么有现成的答案,要么只是为了巩固教材知识,缺乏认识思维价值与道德判断价值,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通过设置具有思维和价值冲突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在开展这个课题时,往往是先播放一段先进人物的事迹,或提供一些因贪污受贿而自毁前程的反面材料,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探究己经把学生的思想框住,学生只能泛泛而谈。如果我们设置这样的问题:①“你在家做家务,该不该向家长要报酬”?②“你是怎样评价《物权法》中的拾金有昧的暗示”?由于探究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冲突问题,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其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的金钱观。 4、探究方法要活用
目前综合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从主体上来看,有独自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类型;从手段上来看,有文献查阅、上网搜索、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各种探究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相对的合适与否;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探究方法的适用情境,要结合实际和探究任务灵活选择,既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又要便于操作。 例如,《文化生活》中的综合探究活动知识要求相对较少,而“文化”的许多东西本身就重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该类综合探究活动,建议主要采用情感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价值、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的快乐与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时间安排要恰当
综合探究课的上课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到一个单元结束后再上,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这样有利于整合单元知识。但是,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安排综合探究活动时间,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可以提前,作为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的导入并穿插在第五课教学过程之中。在第一单元结束时,就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教材第三单元。并且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设计现场招聘会,一组设计某公司招聘员工的条件,一组设计某大学生的求职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招聘会的演绎、求职书、招聘书的点评,自然过渡到“企业与劳动者”的教学。这样既上好了探究课,又把第五课的重点问题解决了,而且有利于化学生的被动预习为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 6、评价方式要优化
学业评价是指挥棒,对学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综合探究活动,注重的是探究过程和
2
实施效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开展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否真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是否有效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是最重要的。所以,对综合探究活动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考试成绩和分数来评价,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时,第一,我们不仅要看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看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二,价值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要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第三,评价主体是也多元的,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满信心,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
无限风光在综合探究,它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彻底转变教的理念和活动设计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生成和感悟,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才能让综合探究课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真正展现其魅力,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增光添彩,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