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次摸出的球上的汉字组成“青春”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次摸出的球上的汉字组成“青春”的概率是故选:A.
8.课题研究小组对附着在物体表面的三个微生物(课题小组成员把他们分别标号为1,2,3)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这三个微生物第一天各自一分为二,产生新的微生物(分别被标号为4,5,6,7,8,9),接下去每天都按照这样的规律变化,即每个微生物一分为二,形成新的微生物(课题组成员用如图所示的图形进行形象的记录).那么标号为100的微生物会出现在( )
=;
A.第3天 B.第4天 C.第5天 D.第6天
【分析】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
解:由图和题意可知,
第一天产生新的微生物有6个标号, 第二天产生新的微生物有12个标号,
以此类推,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产生新的微生物分别有24个,48个,96个, 而前四天所有微生物的标号共有3+6+12+24+48=93个, 所以标号为100的微生物会出现在第五天. 故选:C.
9.如图,直线y=n交y轴于点A,交双曲线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交于点C,交双曲线
于点B,将直线y=n向下平移4于点D,若
,则n的值( )
A.4 B.6 C.2 D.5
,故可得出设B(a,
【分析】先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由于
n),D(3a,n﹣4),再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xy为定值求出n. 解:∵将直线y=n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 ∴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n﹣4, ∵
,
∴CD=3AB,
设B(a,n),D(3a,n﹣4), ∵B、D在反比例函数∴an=3a?(n﹣4) ∴n=6 故选:B.
10.如图,在△ABC中,AB=AC,BC=6,E为AC边上的点且AE=2EC,点D在BC边上且满足BD=DE,设BD=y,S△ABC=x,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的图象上,
A.y=C.y=
x2+ x2+2
B.y=D.y=
x2+ x2+2
【分析】过A作AH⊥BC,过E作EP⊥BC,则AH∥EP,由此得出关于x和y的方程,即可得出关系式.
解:过A作AH⊥BC,过E作EP⊥BC,则AH∥EP,
∴HC=3,PC=1,BP=5,PE=AH, ∵BD=DE=y,
∴在Rt△EDP中,y2=(5﹣y)2+PE2, ∵x=6AH÷2=3AH, ∴y2=(5﹣y)2+∴y=
x2+,
,
故选:A.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16的平方根是 ±4 .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4)2=16, ∴16的平方根是±4. 故答案为:±4.
12.对于一组统计数据3,3,6,5,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 . 【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 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3,3,3,5,6,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 故答案为:3. 13.计算:(1﹣)?
=
【分析】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减法,再计算乘法即可得.
解:原式=(﹣)?==
?,
.
故答案为:
14.在△ABC中,AC=BC,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的度数为 30°或150° .
,则△ABC的顶角
【分析】分两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如图1,∵AD⊥BC于点D,AD=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 故答案为:30°或150°.
15.已知函数y=|x2﹣2x﹣3|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如果方程|x2﹣2x﹣3|=m(m为实数)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m=0或m>4 .
【分析】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含义是当y=m时,对应的x值有两个不同的数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