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性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千门万户的钥匙。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尤为重要。
一、语言要规范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能因地域不同而“入乡随俗”,除少数民族地区处,各地区均应积极采用和推广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二、语言要精确
要力戒使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之词。有的教师在讲课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常以“差不多” “大概是这样”作答,这不是准确的语言。讲课的语言应是板上钉钉,不能含糊其辞。 语文课要求语言生动、形象,精炼优美。其中,于论文要严密,有力度;于抒情文要华丽,有激情;于说明文要朴实,有条理。这些不同的特点就给教师得出了不同的要求,只有把握住了这些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才有自己的风格。
三、语言要形象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精确,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鲁迅先生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四、语言要生动
教学语言要生动。只有生动的语言,才能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活跃学生的听课情绪,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笔者教授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唱段:“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孙悟空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教师作分析时说:“看,窦娥的愤怒如火山爆发般强烈!她的仇恨是多么深沉,她的反抗是多么彻底!她斥骂和否定了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天帝神明!她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下的罪恶现实!”这种排比、对仗的语言生动有力。
再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教师在讲授时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