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特征画面 特征画面是指人体运动过程中整体或局部肢体姿态所处的特殊位置。
1. 肌肉静息长度:肌肉兴奋时,其收缩元表现最大张力时的长度。
2. 骨杠杆 骨骼是生物运动链的刚性环节,它们的可动连接构成了生物运动链的基础。
在生物运动链中环节绕关节轴转动,其功能与杠杆相同,称做骨杠杆 3. 回转半径:假如绕某轴转动的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在离轴某一距离的点上,即用这个点
代表整个物体的质量,这时它的转动惯量如果恰好与原物体相对此轴的转动惯量相等,则称这个距离为回转半径。
4. 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量度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用以描述物体保持原有转动状
态的能力。
5. 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的结构
6. 相向运动 相向运动动作是指身体一部分向某一方向运动(转动)时,身体的另一部分会
同时产生反方向的运动(转动)。
7. 强度: 材料或构件受力时抵抗破坏的能力,用极限应力表示。 8. 刚度:物体在受载荷时抵抗形变的能力,刚度大则形变小。
9. 稳定角:重力作用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10.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位置的改变称为物体的机械运动
11. 数据采集:所谓数据采集就是把人体运动中关节点及器械的坐标、时间、角度、速度、
加速度及所受外力等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和仪器变成数字量并记录和贮存的过程。 12. 肌肉平衡长度:肌肉被动张力为零时,肌肉所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13. 鞭打动作:在克服自重或外周阻力的过程中,人体各环节依次加速和制动,使其末端获
得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 14. 动作技术原理:指完成某一基本动作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不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15. 最佳运动技术: 指考虑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应用一般技术原理,以达到最理想的运动成绩,是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的运动技术。
16. 肌肉松弛现象:被拉长的肌肉其收缩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特性。
单选题
1根据人体重心和支撑点的位置关系,手倒立属于哪种支撑平衡?(A) A 上支撑平衡
B 下支撑平衡 C 混合支撑平衡 D 稳定支撑平衡
2跟腱附着点的跟骨骨折,是由于小腿三头肌的强力收缩对跟骨产生异常大的( B )引起的。
A、剪切载荷 B、拉伸载荷 C、压缩载荷 D、复合载荷
3乒乓球静止放于球桌上,球与桌面之间存在着弹力,弹力的大小A、大于球的重力 B、等于球的重力 C、小于球的重力 D、 没有弹力
4 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要用力摆臂摆腿,这是因为 (C) A 能带动重心,超越较高的横杆
B 把动量传递到起跳腿上,带动起跳腿向上 C 改变支撑反作用力,能增加起跳腿的蹬地力量 D 上述答案都不对
5 人体平衡时的稳定角是( B ) A 重心的倾斜角
B 重心垂线与重心到支撑面边缘的相应点连线的夹角 C 重心与支撑面边缘相应连线的夹角
D 重心垂线与重心到支撑面中心连线的夹角
6撑杆跳属于( C )动作系统. A周期性 B非周期性 C混合性 D不固定
7单杠直臂悬垂动作属于(A) A.稳定平衡
B.不稳定平衡 C.随遇平衡
D.有限稳定平衡
8下列方法属于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是:(A) A 等动力量测试 B 表面肌电测试 C 身体成分测试
B ) (D 平面图像解析
9转动惯量是度量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B ) A、平动 B、转动 C、静止 D、扭动
10利用合力矩原理求人体重心时,需要使用环节长度比,环节的长度比是:(C) A 环节长度/身高
B 环节重心到近侧关节中心的距离/身高 C 环节重心到近侧关节中心的距离/环节长度 D 环节重心到远侧关节中心的距离/环节长度
11成人骨密质试样压缩、拉伸和剪切试验时的极限应力比较为( A A.压缩>拉伸>剪切 B.压缩>拉伸<剪切
C.压缩<拉伸>剪切 D.压缩<拉伸<剪切
12肌肉长度在大于其平衡长度收缩时,其收缩力等于(C )。 A.收缩元产生的主动张力与并联弹性元产生的主动张力之和。 B.收缩元产生的被动张力与并联弹性元产生的被动张力之和。 C.收缩元产生的主动张力与并联弹性元产生的被动张力之和。 D.收缩元产生的被动张力与并联弹性元产生的主动张力之和。
13 转动运动中描述角量的物理量有:( D )
A 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 B 时间、位移、速度、角速度; C时间、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D时间、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14 肌肉的静息长度约为平衡长度的(B )倍。
A、1.20 B、1.25 C、1.5 D、2
力偶的作用效果 。(A) A.只能使物体发生转动。 B.只能使物体发生平动。
C.既能使物体发生转动,又能使物体发生平动。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多项选择题 :
1人体的骨杠杆系统包括:(ABC) A 省力杠杆 B 平衡杠杆 C 速度杠杆 D 力量杠杆
2下列方法“不属于”运动学研究方法的是:(ABC)
A 三维测力 B 表面肌电测试 C 身体成分测试 D 平面图像解析
3 影响物体转动惯量的因素包括:(ACD) A质量
B 物体的转动速度 C质量的分布 D转动轴的位置
4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是:(ABCD) A改进运动技术 B改善训练手段 C改革运动器材
D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
5 水对人体的阻力包括:(ABCD) A 摩擦阻力 B 形状阻力 C 兴波阻力 D 碎破阻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 根据肌肉活动的顺序性原理,大关节肌肉首先活动有利于速度的迅速提升。 B 缓冲动作通过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来降低冲量 C缓冲动作通过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来降低冲力
D缓冲动作可为后继动作提供适宜的空间和时间以及各关节肌肉适宜的发力条件
7 缓冲动作对运动员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C)。 A. 缓冲减小了运动员所受外力的冲量。
B. 延长了作用时间,减小了人体动量的变化量。 C. 延长了作用时间,减小了人体所获得的冲量。 D. 延长了作用时间,减小了人体所受的冲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