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54)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3:1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答案】A

【解析】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 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都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便于将兴奋传给多个神经元,A错误;B. 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B正确;C.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即记忆是对学习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C正确;D.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A。 6.【答案】C

【解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详解】A. 凡是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才是一个物种,如果能交配繁殖产生的后代不育也不能叫一个物种,如马和驴生了骡子,A错误;B. 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区域不一定相同,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如两个大小不同的池塘的全部鲤鱼,属于两个种群,但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错误;C. 在裸岩上无土壤、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首先定居的是地衣,C正确;D.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54)解析版 第(9)页

个群落中生物物种数目的多少,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详解】A.自行车出行不需要消耗汽油等化石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A项错误; B.多叫外卖会增加外卖的包装材料的消耗,会引起更多的资源浪费,产生白色污染等,B项错误;C.提倡垃圾分类更加有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垃圾的产生,C项正确;D.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岩石层,会污染地下水,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A.Na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Na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了Na;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也为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NA,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l2+H2O

HCl

+HClO,并没有反应完全,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B项错误;

C.18gH2O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H原子数目为2 NA,C项错误; D.CH3OH的结构式为

,1mo甲醇中含有3molC-H键,所以0.1molCH3OH中含有

0.3molC-H键,数目为0.3NA,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详解】A.苯和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

B.苯酚和苯乙醇中含有—OH,苯乙酸中有—COOH,可以与Na反应放出氢气,B项正确; C.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

D.甲醇分子式为CH4O,二甲醚的分子式为C2H6O,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详解】A.I2易溶于CCl4,被萃取到有机层,CCl4的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因溶有碘呈现紫红色,A项结论正确;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不加热不反应,因此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时,不变蓝,B项结论正确;

C.滴加几滴AgNO3溶液,生成了黄色沉淀AgI,AgCl和AgI均为难溶物,更难溶的先沉淀,所以Ksp(AgCl)>Ksp(AgI),C项结论正确;

D.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会与硫酸反应,银镜反应成功需要在碱性环境下,所以未出现银镜不能确定蔗糖是否水解,D项结论错误;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54)解析版 第(10)页

11.【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为金刚石,X为C元素。Y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氖的核外K、L层电子数目依次为2、8,Y失去2个电子与氖相同,则Y的核外K、L、M层电子数目依次为2、8、2,元素Y为Mg。室温下M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元素M为S。元素Z在Mg和S之间,且Z的质子数为偶数,则元素Z为Si。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C和Si同主族,CH4的稳定性比SiH4强,X>Z,A项正确;

B.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为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项正确; C.化合物XM2为CS2,结构式为S=C=S,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

D.简单离子半径,Y为Mg2+,M为S2-,Mg2+只有2个电子层,S2-有3个电子层。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Y

【解析】【详解】从图示中,可知在吸收塔中NO变成了N2,N的化合价降低,S2O4变成了HSO3-,S的化合价从+3升高到了+4,化合价升高。在电解池中,HSO3-变成了S2O42-,S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3,得到电子,电极Ⅰ为阴极,而在电极Ⅱ附近有氧气生成,为H2O失去电子生成O2,为阳极。A.在电解池中,HSO3-变成了S2O42-,S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3,得到电子,电极Ⅰ为阴极, 电极方程式为2HSO3-+2e-+2H+=S2O42-+2H2O,A项错误; B.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电极Ⅰ为阴极,H+由电极Ⅱ向电极Ⅰ移动,B项错误; C.吸收塔中NO变N2,S2O42-变成HSO3-,C中的离子方程式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C项正确;D.整个装置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处理1molNO,N的化合价从+2降低到0,转移了2mol电子。阳极2H2O-4e-=4H++O2↑,生成32g O2即1molO2需要4mol电子,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详解】A.尿酸钠(NaUr)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为尿酸钠的饱和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方程式为

NaUr(s)

,A项错误;

B.上层清液中c(Na+)=c(Ur-),存在水解平衡Ur-+H2O

HUr+OH-,通入HCl,忽略溶液体Na

2-

2+

(aq)+Urc(Ur-)

(aq),,

c(Na+)=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54)解析版 第(11)页

积的变化,c(Na)不变;c(H)增加,c(Ur)减小,则c(Na)·c(Ur)减小,B项正确; C.HUr的电离方程式为HUrc(HUr)= c(Ur)时,则

++-+-

H++Ur-,

-7

,当

mol/L >1×10mol/L,溶液呈酸性;

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Cl)+c(OH)+c(Ur)=c(H)+c(Na),物料守恒,c(Na)=c(HUr)+c(Ur-);联立两式,c(Cl-)+c(OH-)=c(HUr)+c(H+),因溶液呈酸性,c(OH-) c(HUr),c(HUr)= c(Ur-),则c(Cl-) >c(Ur-),C项错误;

D.溶液中电荷守恒,c(Cl)+c(OH)+c(Ur)=c(H)+c(Na),而且pH=7,c(OH)=c(H),则c(Cl)+c(Ur)= c(Na),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

【详解】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其中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和电子中得电子,而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A错

波尔的氢原子模型说明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B错; 密立根油滴实验首次发现了电荷量子化,C错误;

电子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的还存在粒子,说明原子核内还是有结构的,D对。 15.【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没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退物体Q时,对P,Q和M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刚开始地面和斜面M没有摩擦力;当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推Q时,依旧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和地面给的支持力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因此M受到地面给的向右的摩擦力,故D错误;在整个过程中物体P保持静止,对物体P受力分析可知绳上的拉力

,因此绳上的拉力不变,Q受到的拉力也不变,B错误;对物体Q,当作用外力F时

+-

受力分析,当物体的Q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有有

可知静摩擦力可能增大;当物体Q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有,作用外力F时

可知静摩擦力可能减小,故静摩擦

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但是大小发生变化,A错B对。 16.【答案】C 【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54)解析版 第(12)页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54)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cxc13cwy0zdc523xwm17c19373fh00gqv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