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
发达国家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人口 比重 所处阶段 城市 化表 现及 原因 发展中国家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快 小(不到 40%)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叶 开始) 趋缓(甚至停滞) 大(70%以上) 大小 原因 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例 1.图 1、图 2 分别表示 H 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 15 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1)、(2)
题。
第 5页
(1)结合图 1 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2)结合图 2 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 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增加。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练习 1.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乙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读图,完成 1、 2 题。
第 6页
(1)1965~2005 年,我国属于图乙中的(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2)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说法正确的是(
)
A.
5~2005 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5~2005 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5~1995 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5~2005 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B.
C.
D.
练习 2.【城乡规划】图 22 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22
⑴A、B、C、D 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 区的是 ,理由是 。(4 分) ⑵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 有 。(3 分) ⑶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
;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
,该问题的主要影响
(3 分)
上述题目要求我们不但要知道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而且要学会根据不同地域具体分析。
例 2. 图 3 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表 1 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据
此,回答 1~3 题。
第 7页
(1)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①甲区地租水平上升
②乙区基础设施改善 ④全市交通设施完善
D.②③④
③丙区环境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2)据表 1,推断甲区
A.白天进入的人口小于离开人口 B.周末人口昼夜差异大于工作日
C.白天的交通出行高峰持续全天 D.未来昼夜人口差异将逐步加大
(3)甲区最突出的功能有
A.高务办公、工业生产
B.生活居住、工业生产 D.文化教育、工业生产
C.商务办公、生活居住
【答案】(1)B (2)D (3)C
【解析】既考察城市区位选择又考察城市发展中人口的迁移。 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
图 17 是 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 18 是江苏不
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第 8页
相关推荐: